蜗牛 发表于 2014-3-7 17:17:55

走中国特色的精益变革

Gavin Ma
前言
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调差研究之后对这种生产方式所赋予的名称。研究小组认为日本汽车工业(特别是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在于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精益”一词,一是取“精”字中的完美、周密、高品质,与“益”字中的利和增加,以及“精益求精”的词义。
1978年,一汽派出以厂长为首的专家小组去日本考察汽车工业的管理经验。1981年,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应邀到一汽传授经验。这是中国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开始。此后,“精益生产”这个名字开始在中国大地变成时髦,各种咨询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时至今日,32年过去了,一汽推行的精益生产方式如何?中国企业推行的精益生产方式又如何?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的丰田”的出现。而此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32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当中有几个是我国的民族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品牌价值如何?福布斯发布了“2010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苹果公司以5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微软其次。我国的企业家会作何感想?难道我们就不能创造出一个‘中国的丰田’?一个‘中国的苹果’吗?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之路。我国的企业亦然,我们要走有中国企业特色精益生产方式之路,最终达到企业员工的共同富裕。
中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和思想。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开始在秦国推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二、国君的支持;
三、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四、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五、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只要正确看待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借鉴得失,一定会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让员工以企业为家,让员工有‘企业是我的’的理念,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富裕,这样的企业将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卓越发展。
近年来,不断地有新的企业变革的名词出现。Six Sigma、TOC、Lean & Six Sigma、Lean & TOC,不论这些新的名词为何,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利润。我认为这些新的理论和名词,都属于精益生产方式,只不过诠释的方法、着眼点和出发点不同而已,但目的和目标相同。
最后,希望我国的企业能够审慎应用这些理论,尽可能地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走有自己企业特色精益生产方式之路。

精益变革内容
(1)企业内部立法,建立法治根基
(2)员工持股,利益均沾
(3)鼓励发明、技术革新
(4)奖励贡献
(5)实施内训机制
(6)整顿企业风俗,建立企业礼仪
(7)实行等级评定制度
(8)建立情报搜集机构
(9)总结

一、企业内部立法,建立法治根基

企业内部立法,可以做到有法可查、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杜绝因人情而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内部法并不是一成不变,要做到适时、适宜、适当的进行完善和修改。前提是要保证维护员工和企业利益、遵从国家法律法规。

二、员工持股,利益均沾

我们的企业经常谈到让员工对企业要有归属感,而能够做到的企业没有几家。那究竟原因在哪里?如何才能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在大多数企业,员工只不过是在为企业的老板打工,干多干少都是那些薪水,即便企业倒闭,大不了再换一家去做,还是赚那些钱。还有一些存在职业危险性的企业,老板不为员工的安保考虑、不为员工退休后考虑。员工退休前是在拿命赚薪水,退休后是用赚来的钱保命。甚至还有的企业不为员工缴纳法律所规定的保险、公积金等。这样的企业,如何能让员工与老板同心同德,如何能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如何才能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如何让员工有‘企业是我的’的理念?那就让员工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同时企业要为员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考虑。员工成为股东之后,也就是说企业是他/她的,员工在为自己打工。这样员工会有一个坚定的理念,企业不是大家的,是我的。同时,员工也不会允许有偷懒不出力的现象存在。如果员工切实为企业节省、节约,那些价值将不止是员工薪水的一倍或两倍,只能会更多,这些都会转变成企业的利润。

三、鼓励发明、技术革新

企业想长久生存,那就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要有自己的技术革新力量。
技术革新是“为了获得新的成长的革新”,不局限于技术,组织、市场、生产等也是革新的对象。企业应该对发明和技术革新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有不断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出现。

四、奖励贡献

   奖励的种类有多种,它包括物质奖励(包括奖给各种物品、奖金等)和言语奖励(包括表扬、赞赏等)。
1.增加奖励的专业技术含量和创造性;
企业在奖励学生时,最好能出乎员工的意料之外,不要重复使用同样的方法,要变换不同的方法。否则员工对于企业的奖励也就没有兴趣,奖与不奖没什么区别。比如像我们经常用的方法:你真棒,你真行,这些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员常对员工说的话。再者,可以进行制度性奖励。评比、考核,周、月或者年度奖励,采用颁奖会或者海报等形式。
2.奖励要真诚
寻找出员工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去奖励他。比如一个员工的学习能力不怎么样,那我们可以找出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去奖励,只要是真诚的,那都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好动力。
3.不要吝啬奖励
哪怕是一句,你真行,你真棒,good job,亦或是一件小小的礼品,那都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肯定,都会让员工感到莫大的欣慰。
4.注意奖励的度
不能让员工为了奖励而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脚踏实地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内训机制

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增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如何保有和留住人才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外部招聘,使企业的血液得到更新;另一方面企业自己内部进行培养。
企业内部培养人才,需要有相应的内训机制,组建企业内训讲师团队。可以是整个企业的内训,也可以是部门的内训。对于具体岗位,可以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再就是岗位的轮换机制,这样既增加了员工的技能,又使员工对整个流程有所了解,能够较为全面的看待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在外的员工成为企业的宣传员。
再则,要建立企业内部标准化制度。对于操作、改进、革新等都要进行记录,并将记录作为企业实施内训的案例,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经验和技术的传承、知识共享。管理人员要定期地、有规律地到现场实践、调研,并组织跨部门讨论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事先准备好资料,保证与会者清楚的知道讨论的内容),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应措施。
部门或团队的负责人应作为其所属员工讲师,如其连这点能力都不具备,那就更谈不上带领自己的团队去创新进取了,而应该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取代其职位。

六、整顿企业风俗,建立企业礼仪

任何企业都会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和习惯,有些是好的,有些则未必对企业的运营有利。如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这属于不良风气;而上下班见面打招呼,说声你好、早等则可以增加企业团结的氛围。我曾经去过一家日企,他们要求不论在企业内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要打招呼,这样也会给外部来企业办事人员一种亲切的感觉、留下好的印象。再者,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之间就是兄弟姐妹,要讲究起码的伦理和道德。同事之间不应该有非礼的举动,如开个暧昧的玩笑,试想,谁会和自己兄弟姐妹这样呢。企业需要的是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这样的企业才是一个朝气蓬勃、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对于礼仪,各种关于礼仪的书籍不胜枚举。有关于着装的、讲电话的、日常沟通的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七、实行等级评定制度

根据绩效考核、根据贡献及奖励、根据个人技能等进行评定,等级直接与薪资和年终分红挂钩,奖励和惩罚同样与等级进行挂钩。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员工的努力工作和自我完善。

八、建立情报搜集机构

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掌握了信息和知识也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先机。员工既要作为企业的宣传员,也要作为企业的各种信息渠道的来源。企业的情报搜集机构应该由营销、客服、质量、技术等部门成员组成,主要成员应为接触外部及客户较多的人员。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信息作出应对。如客户(潜在客户)的项目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产品的分析和报价,在与同类产品厂家的订单抢夺中取得先机。并且这些人员也要掌握相应的公关技巧,沟通技巧,与客户(潜在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许吸根烟、喝顿酒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信息。

总结: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不局限于TPS、Six Sigma、TOC等)’的必备条件:
1.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坚定支持和信任;
企业最高领导者要有坚定的意志、审视自身不足并勇于承认和改正的勇气、充满对企业发展壮大的理想。
2.有坚守精益变革思想理念的推行者;
精益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思想和体制的)变革。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精益工具的施展和运用,那是不会取得精益运营的成功的。工具的运用可以学习,可以在后天弥补,但是思想和理念的缺失却是致命的。先思考后行动,这是一种理智行为;先行动后思考,可以说务实,但也是鲁莽、盲目和误打误撞的一种体现。企业最高领导者不需要身先士卒,但是却需要其为推行者扫清障碍,争取资源。
3.实施精益变革目的——利润;
只有实现企业的利润目的,才能让企业员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要让员工有了这样的希望,也就有了参与精益变革的动力。
有了以上这些,就具备了实施精益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陨落的繁星 发表于 2014-3-7 17:37:57

顶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中国特色的精益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