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man 发表于 2015-2-12 10:48:10

当数字化价值逐渐体现,你准备好了吗?

当数字化价值逐渐体现,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以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产业物联网”应运而生,并正在颠覆人们印象中那个仍然封闭而传统的工业世界。在智能制造的未来世界里,我们将看到人、数据和机器连接形成开放的网络: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发生对话和信息交换;海量数据提供的“经验”将帮助企业对生产中复杂多变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和实时反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过度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方式已不再可持续。中国企业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升级的十字路口。面对产业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中国企业固然需要努力跟踪、研发和运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信息系统,但更需要着眼于在新的时代提升“软实力”:博采全球产业众长,打开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在努力掌握传统产业核心技术的同时,让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服务模式珠联璧合,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业绩。这一切正是产业物联网即将带给企业的变化。据通用电气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至2030年,全球产业物联网创造的潜在价值体量将达15万亿美元。 1、数字化-新工业革命浪潮 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启动有别于以蒸汽机、流水线生产、自动化生产为标志的产业“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这一战略主旨是通过融合信息化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即消除一系列数据传输的不连续性,让不同生产设备通过数据交互真正连接在一起,使它们既能协作生产,又能自行对外部变化快速做出反应。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两大主题,前者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后者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信部2013年8月份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提出“提升信息化条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质量和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目标。要求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整体提高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增加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今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德期间,宣布了中德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转型契机。麦总早在2013年会指示“两化结合代表社会进步的趋势,世界标杆企业率先进行探索”; 中集特色的ONE模式,己成我们进入世界级企业的根本保障,持续推进已进入深水区。2012中集信息化规划明确“信息成为集团战略资源之一,信息技术成为执行力重要内涵”,并在2012-2015年度把“数据信息准确、及时、自动交换,数字主导决策和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列为建设重点。 2、创新求变-数字化推进关键 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之前的技术驱动的变革相比,数字化不仅是扩大技术的使用范围,数字化正在成为企业的思维方式和通用语言,数字化技术贯穿整个企业和价值生态体系。更主要的是创造性的颠覆商业模式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经营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形成竞争优势并创造价值。如有可能,a关注“商业时刻”(互联网时代特征的被极大利用、转瞬即逝的机会)把握时机。b建立数字化卓越中心(广泛的互动,评估数字化机会,审视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潜在机会,识别新技术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为数字化战略的形成、创新和执行)提供内容、建议和机会。重塑产品和服务组合:数字化将推动产品高端化和制造服务化,来自美国的华裔专家李杰提出:在一个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中,产品和服务都会在不可见的市场主动创新是企业长盛之道。他表示,未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产生主要利润或者说创造核心利润的部分不在可见的产品功能上,而是在不可见的、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里。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渗透,融合和变革,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产品推动制造高端化;产品、能力、投资等服务化转型,如融资租赁高附加值服务推高产品价值;通信和计算机的融合、终端和网络的交联、内容与终端的捆绑、应用的并存、制造与服务的联姻等的作用,使得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逐渐从浅尝辄止走向深入完善,通过信息化实践促进产品高端化与制造服务化业务模式转型正为大势所趋。ICT与精益制造: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需通过ICT(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制造业向精益生产转变。数字化推动制造业智慧化发展,智能工厂技术与ICT技术结合,使生产流程动态协同,实现工厂生产线的自主感知和自主行动。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降低成本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让工厂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地结合互动。靠制造业立足、未来也要靠制造业发展,并将“精益”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助力迈进世界级企业的我们,在推进精益ICT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精益制造的理念,克服ICT建设的中长期耐力不足,落地战略不系统,成本价值不平衡等软肋,做到有共识,有需求,有意愿,不生搬硬套经验;重实效不追潮;控制风险,循序渐进。让ICT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兴技术在中集落地生根,让ICT推动中集制造变得柔性、绿色、智能,生产方式精细化、个性化,实现精益制造、敏捷制造、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的 “智”造之路,实现中集制造到中集“智”造的蜕变。人尽其用有人可用:数字化将会在2-3年内在企业中爆发,数字化人才缺口将成瓶颈,尤其是前端与客户体验相关和后端与平台相关的数字战略、数字营销、数字业务人才。现在有一些专业骨干在从事某些业务的数字化,其特点是偏技术、涉面窄、数量质量有差距。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会成为每一件事的一部分,必需让这些人具备担当多重角色的能力,他们必须是技术专家,具备ICT的数字化专业能力;是价值创造者,熟悉业务,帮助或指导利用ICT进行数字化变革;是魔术师,能快速地利用ICT技术与业务机会相结合形成新的能力或解决方案;人才的竞争将造就数字化成功或导致失败,Gartner 2014 调查77个国家的2,339位首席信息官,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IT组织并不具备适当的技巧和能力来应对即将来临的数字化商业挑战。为了人才,需要一些可以推动数字化举措,建适应各层级从扫盲开始数字化培训机制,工作分配上注重数字化技术和业务的混搭等,有人可用将成为数字化推进的又一焦点。3、中集数字制造在路上中集数字制造,源于麦总提出的中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基于多年夯垫的精益平台,以推动中集智造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数字精益为抓手,配合精益的“绿色制造”,积极探索数字化与精益制造在生产现场的实践和应用。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品质、安全、TPM、3S、生产瓶颈的数字化,从三个主题,三个层面展开。三个主题:1)流程协同: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与生产相关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高效协同,使信息能够实现一个流的方式,并能够可跟踪,可追溯。2)数据共享(大数据):业务发生第一线的数据可及时采集,并快速分类共享。3)智能化,自动化:a)   数据采集自动化:各种一线数据通过自动监测技术,自动采集,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各方面的实施监控;b)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通过数据的分析,打通计划到执行的智能化工作,辅助业务实现平准化、拉动式生产。三个层面:1)   生产执行层面:通过以上技术实现生产业务的信息(技术、计划等)、材料、产品、人员快速传递、实施监控和有效分配;2)   生产管理层面: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可控,可追踪,数据可统计(安全、节拍、品质、设备等等)3)   监控层面:可快速目视现场情况(状态、异常等),快速通过报表了解业务情况,并能看到业务趋势及对异常的预测。 在精益ONE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信息通讯技术(ICT),实现现场制造环节的流程协同和数据在线。经太仓中集实践,设备、质量、安全等各种隐患的跟踪、处理效率60%提高到100%;现场信息传递效率提高30倍;现场纸张接近零耗用。这些使得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休息时间增加20%。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中集生产制造追求改善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数字精益的应用,可以做到原材料、水、电、气、煤的损耗的实时控制。经宁波中集实践,每月用电量下降20%左右,物料用量节约5%--20%,标准工时降低约10%,达产率提高约15%。通过这些有效降低了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体现了中集制造的绿色转变。 4、制造企业的跨越一份行业趋势报告指出:企业无论行业无论大小,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升华业务、改造模式,如果不能成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将在信息时代无生存空间。未来,制造企业要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浪潮中寻求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制造的局限。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利用创新的理念和科技,变革制造手段,升华业务能力,改造运营模式,转型自己,升级产业。从传统工厂到数字化工厂,从数字化工厂到智能化工厂,每一步都是制造企业向高科技企业挺进的跨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数字化价值逐渐体现,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