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到底适不适合实施六西格玛?
只要方法得当,在中小企业开展基于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受到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资金、人才和管理水平条件的限制,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条件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达到六西格玛水平。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活动,建立不同的西格玛标准,循序渐进的。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咨询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质量管理基础薄弱虽然根据一些调查的结果,似乎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现实中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却让人无法盲目乐观。 如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对山东省济南市进行中小制造企业的全面质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有35%处在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阶段,还有5%中小企业处在更高层次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阶段,这两类企业数占到了中小制造企业总数的40%!根据这一结果,似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水平,但进一步调查所得出的情况远非如此。在这些所谓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中,有两个问题突出的存在着: ①这些企业大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而是在全国大规模推广活动中开始建立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在这种质量管理中有很多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并未对企业的质量提升产生实际的作用,反而让员工对于“质量管理”这一术语产生排斥心理。 ②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统计数据基础缺乏。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从无检验、无质量管理的“史前阶段”,跨越过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直接迈进全过程质量管理阶段的,这样的“大跃进”造成全过程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统计质量控制基础几乎为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即使在那些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占中小企业总数5%的处在按IS09000标准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中,也依然存在着把很多功夫花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上,忽视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真正贯彻标准。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了IS09000标准认证后,企业唯一的变化就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堆砌。 2、质量经济性要求更高产品质量的改进需要成本投入,为了达到质量的提升。中小制造企业只有在实现短期盈利的基础上才能实施质量改进。从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来看,那些需要进行长期投入,而收效又极为缓慢的长期战略显然不切实际。如果某质量改进策略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却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是没有实施意义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质量管理经济性基础上。 中小制造企业质量改进需达到的三原则是:①净收益最大化原则;②总投入最小化原则;③投入计划与企业现金流相适应原则。 对在这些质量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实施质量改进,不但需要对质量过程改进中需要支付的本与所得的收益进行核算,实现企业的净收益最大化,而且需要使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支撑质量过程改进的资金投入需求,在资金投入最小化的同时实净收益的最大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