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15 09:20:44

第三章 创立者的梦想和挫败
佐吉发明的丰田自动织布机投放到市场的时间恰好与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时。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趋之若莺,销量扶摇直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织布机的主要用户都集中在纺织业,而当时的纺织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恶战,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织布机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开始慢慢减弱。其根源应当归咎于资本主义的本质,一旦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或者出现了众多市场新进入者,那么竞争态势必然会变得极为激烈。在佐吉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喜一郎开始负责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工程和产品开发。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拥有了纺织机械方面的32个专利权和商业化织机权利,从而为喜一郎赢得了发明家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专利中也包括了生产合成纺织品的机器。考虑到合成纺织品大约是在1941年才面世,那一年太平洋战争已经不再只是预测,而即将成为事实,我们完全可以说喜一郎和佐吉确实都是切实地贯彻执行了丰田训诫中提及的"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喜一郎心里很清楚,除非他能够发明出取代自动化织布机的新型产品,否则的话,作为一名纺织机械生产制造商,发展就会陷入瓶颈。早在1929年,他就想过有必要研制生产出一种精良的纺纱机,可以把粗纤维拉升成为细线,然后再利用高牵伸精纺机器来将细线拉伸得更长。但同时,喜一郎也深切地感觉到这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公司的员工们还沉浸在自动织布机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之中,忘记了整个世界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深重的经济衰退局面,全然不能感觉到危机的脚步正在一步一步地临近。尽管喜一部煞费苦心地在公司里提倡要不断提升生产技能,但是员工始终把他的话当耳边风,为此他别无他法,只有亲自上阵承担起研制开发高牵伸精纺机器的任务,开发这一机器在当时仍然被视为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喜一郎就是希望通过自己亲力亲为来让员工们开始意识到公司即将面临的严峻局面。如果他真的能成功地开发这一机器,那么就能够将丰田的技术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依赖这一技术为公司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启一扇大门。喜一郎想方设法从工作中挤出能够研制这一高精度机器的空闲时间,并找来欧洲和美国的机械生产商关于最新切割和锻造机器的产品说明书潜心学习,一头扎入了对这一机器技术的专心研究中去。从纺纱机到汽车在决定研制高牵伸精纺机器的那段时间里,喜一郎己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公司未来可以向汽车行业挺进。没过多久,他对此就深信不疑了。他清醒地意识到生产纺织机械部件和整机的技术包括铸造、锻造、车削等等都可以沿用到生产汽车引擎,而这恰恰就是汽车的核心。喜一郎并没有把进入汽车行业仅仅作为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和消遣而己,他心里很明白如果公司真的要向汽车制造业延伸,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以此为基础,喜一郎从一个真正商人的角度开始认认真真地打理起丰田的汽车生意。喜一郎身上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作为一个实业家,他通过稳扎稳打的准备工作逐步引领公司向汽车制造领域挺进,而同时他依然以一个发明家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纺织机械领域里。1931年他在小型4马力柴油引擎方面的实验性生产获得了成功。受到这一成功的鼓舞,1993年他再接再厉在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内设立了汽车分部,到1934年他就把汽车行业写入了织机公司的企业章程中。I当时人们心里都有着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是什么让喜一郎在把公司整个转移到汽车行业的过程中表现得如此有把握,如此自信。尽管他总是宣称他自己对于汽车将会是一个朝阳产业从来就没有抱有怀疑,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即使是那些大型的集团公司如三井、三菱和住友在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都会因为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风险而瞻前顾后、犹豫再三。当时的丰田自动化织机公司其规模也只不过是一个省区的集团公司而己,但是喜一郎仍然十分肯定地向世人宣告他准备在这个未知的市场里试试身手。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妹夫利三郎(喜一郎小妹妹爱子的丈夫),还有公司总管石田都对此激烈地反对,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外界对此的反应相对温和,更多的是以旁观的态度希望看看他的实际动作。面对这么多的不同声音,喜一郎并没有因此退缩。喜一郎借用了发生在1927年的一桩往事来为自己的决定进行辩护。佐吉在一次小型的晚宴上对喜一郎说:"我为我的国家发明了自动织布机。你应该为你的国家制造汽车。"佐吉去世几年后,喜一郎把这段往事公布于众,解释说佐吉所说的这段话就像是"最后遗嘱",不断地激励着他,推动着他进入汽车行业。这样一来,就压住了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包括那些金融机构的反对之声。丰田创始人引发的一次破产危机1937年丰田汽车成立的时候,它的第一任社长并不是创始人喜一郎而是他的妹夫利三郎。当时日本战前的民法强制规定"在同一个屋檐下注册的家族成员,年龄最长的才能充当家长。"根据这一法律,在佐吉去世后,丰田家族的家长不再是长子而是年纪最大的女婿利三郎。在那个年代,这种似乎有悖于家族礼制的事情倒也屡见不鲜,因此很自然地,利三郎就被推上属于丰田家族产业之一的汽车公司的领导人位置。说起来,利三郎并不只是一个纯粹起着门面作用的社长。喜一郎和利三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不单单是他们俩有着不同的出身,而且他们的个性和他们对于责任的归属和感受也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喜一郎在家族里等级不高,但是他始终强烈地感觉到,"属于丰田的所有东西甚至包括飘落在表面的灰尘都应该归于我这个长子。"他时刻准备着做出英雄式的牺牲,即使可能会丧失所有的一切,因为在他心目中,他为此付出如此多心血的汽车事业是佐吉留给他的重要遗产。而在另一方面,身为上门女婿的利三郎对丰田的产业则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因为他知道他自己的大哥儿玉一造曾经在佐吉经营丰田时暗中施予过不少援手。更进一步的,在进入丰田家族之前,利三郎自己就曾经在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工作过,解除了不少国际业务,因此对经营有着更为广泛的亲身体悟。 人力、原材料、资金和时间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支柱。正是由于当时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熟悉汽车技术,喜一郎不得不带领手下的员工,手把手地从头开始对他们加以培训"。他亲自去各处搜罗技术工人来填补引擎开发团队的空缺。他亲自教授其最得力的助手英二关于JIT这个由他自己研制的生产系统的精髓,然后让英二去督促生产现场的员工们推行这一制度。喜一郎能够充分调动员工们的长处主要得益于他总是采用让员工们自己负责,但又对员工们充满关怀的处理手段,而这也使得他成为一个员工们乐意为之效力的领导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决定来合理地解决可能面临的时间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在生产卡车时,为了确保公司获得自动化生产工业法令的批准成为一个合格的卡车制造商,他决定完全舍弃开发新车型概念车的这一环节,直接进入实际生产阶段。当时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到购买原材料的资金。生产汽车需要大量的机器和设备,而要让公司配备齐全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则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利三郎当时被赋予全责来处理公司财务问题。他的努力使喜一郎能够放宽心,不必要在融资这一在一开始总是给公司带来巨大负担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开发汽车上来。 直到1941年1月,由于健康原因,利三郎宣布退休担任会长,喜一郎接替他成为丰田的第二任社长。喜一郎当选社长,在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宣告丰田家族开始全力以赴地技入到汽车事业中去。成为社长后,喜一郎也随即踏上了悲剧式的社长旅程。由于一系列不幸的事件,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喜一郎坚定的意志也无法阻挡大环境对公司运营带来的巨大的障碍和压力。在日本国内,不要说是汽车开发,局势发展到后来,连私营企业的活动甚至都受到了限制。喜一郎自己一直津津乐道的"用日本国内研制的技术制造国际一流的汽车"的梦想眼见要面临深渊。1943年12月,日本的战败结局已经开始昭然若揭,议会通过了让人惊惧的军火企业法令,明令要求丰田为国家生产武器弹药。喜一郎为此极为沮丧,也很少来办公室上班。不久,他离开名古屋来到东京开始一种隐居生活,读书成为他唯一的乐趣。 喜一郎把丰田运营的所有权力托付给了执行副社长赤井久义,后者是喜一郎从三井公司挖来作为自己的管理帮手的。长久以来,久义凭着在三井的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常规业务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过,尽管他可以称得上是管理专家,但他对汽车技术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他在任何与汽车制造相关的领域都需要完全仰仗英二。1945年,战争结束了。喜一郎终于可以回来重新开始发展他梦寐以求的小汽车,可惜正好在这个时刻,年底12月,久义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命。突然失去了自己得力帮手的喜一郎选择了自己当年东京大学的同学,现为东京大学的副教授的。隈部和男来接替久义的位置。在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上,隈部可以说是一个新手,但是他和喜一郎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工程师。这在英二看来意味着一种危机"我们的老板喜一郎在战争期间以及在战后百废待兴时期仍然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应该归功于久义在统管着整个公司的里里外外。而隈部这个来自于学术领域的人,也能拥有足够的管理智慧和权力从而领导丰田直面大风大浪的冲击吗?"英二的担心不无道理,不久公司的运营就开始不断地走下坡路,甚至越来越糟糕,公司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劣。1949年最为糟糕,公司的销售尽管高达40亿日元,但是总资本只有2.1亿日元。留存利润几乎为零,而且已经开始需要动用固定资本。公司短期和长期贷款加起来高达10亿日元,几乎是总资产的5倍,从而造成公司每月需要付出大量的贷款利息。很自然地,这个时候的公司已经无力再分发红利。公司己经退无可退,因此如果公司可以决定不再遵循佐吉的意愿和遗嘱开始马上裁减员工的话,那么破产就将会是唯一的出路。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的那样,丰田最终通过努力从以日本银行为首的那些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了共同贷款。这些合成贷款的条件就是公司需要把生产和销售加以拆分,同时还需要从根本上精简运营从而做到公司重组。1950年丰田公司遵守了第一个条件成立了丰田销售公司,至于说要做到从根本进行精简,那就意味着要裁减员工,这可是喜一郎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喜一郎从来就不希望裁减员工,因为这是有悖于丰田训诫的,而丰田训诫则是他的父亲佐吉的人生体悟,是喜一郎自己亲手发展了这些训诫,他永远不会背离它们。 选择喜一郎的接班人在日本,如果公司遭遇到财政问题,那么通常就会由公司的主要银行来选派一个负责扭转公司业务的管理人员去这些公司充当社长,但是丰田家族意识到这么做的话就可能会使得公司彻底放弃丰田训诚,因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一个来自于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的人充当社长。这就意味着丰田需要先银行一步赶紧找到一个人来顶替喜一郎担任社长。在对外公布喜一郎辞职的消息之前,前任社长利三郎将喜一郎和英二,还有主管冈本腾二郎以及石田退三召集到他的家中来讨论喜一郎继任人的问题。当时利三郎因病缠绵于床榻己有多时,一直在努力抗争试图恢复健康。英二当时只有37岁,要他去掌管整个丰田实在是太年轻了。I那么就剩下冈本和石田了。冈本是由于佐吉的请求,从利三郎的长兄儿玉一造那里挖来担当丰田家族的总管的。在加入丰田之前,他曾经在三井的一个分公司东洋棉业(即后来的东棉公司,现在的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工作。尽管在这之前,喜一郎曾经找到冈本希望他能够担任下一任的社长,但是冈本很快就拒绝了喜一郎的好意。作为商贸公司的雇员,冈本和利三郎一样对国际业务非常熟悉,但是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就是他的个性极为温和。冈本自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明白在这个战后极为混乱的时刻,自己是不太适合担任扭转公司局面这一任务的。这就只剩下了石田。但是对于石田来说,也有一点小小的问题,那就是他曾经和利三郎一起竭力反对喜一郎进入汽车产业的决定。石田始终不是喜一郎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但是在这么一个紧要关头,己经不允许后者再纠缠于发生在过去的一些不愉快了。遵循丰田家族的意志,石田对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管理保持着非常良好的记录。在日本战后的动荡岁月里,织机公司被卷入了一场劳工纠纷,但是每一次危机,石田都能够以极为从容的态度应对自如。与将军总部(GHQ,美国在战后驻扎在日本的守军)商谈重新恢复织布机出口的事宜也同样归功于石田在这之间的斡旋努力。他的管理哲学同样非常稳健,不会随风摇摆。 在那时,自动化织布机业务在紧随其后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振兴"时刻为公司带来了不少收益,那时一架织布机一旦开始运转就可以马上获得将近1万日元的收入。但是织机公司同时还需要为丰田制造汽车零部件,而如果冷静地想一想,一旦丰田垮台,那么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定然会影响到织机公司。在利三郎和喜一郎的再三恳请之下,石田勉强地接下了担任丰田第三任社长的重责。"请努力培训那些年轻员工吧,"喜一郎恳求道,这也是他对石田的唯一要求,"请确保给他们传授一些管理的基本知识吧。""我不懂如何制造汽车,"石田自信地应允,"但是让我来进行管理,你尽管可以放宽心。从英二开始,我会让那些低级员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因而导致公司在财政上面临了巨大灾难这一点,喜一郎并没有文过饰非,而是坦诚地加以承认。同样地,石田也深知他所直面的将是如何有效重组整个管理层的巨大挑战。喜一郎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从社长位置上引退的愿望,石田非正式地接受了他被赋予的使命,在1950年6月5日继任社长。石田同时仍将担任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社长。对于石田成为这家前途有望的公司的社长因而兼任两个职务,那些金融机构倒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阻拦。它们所做的就是安插了日本皇家银行(后来的三井,接着是樱花,也就是现在的三井住友银行)的中川不器男来对丰田进行有效的监督。石田继任的"第一把火"基于石田可能会担任新一任的社长,1950年7月18日丰田召开了全体股东大会。就是在那次会议上,石田提议应该把权力重新交回给丰田的创始人。"丰田的兴起应该归功于丰田喜一郎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事实上,如果没有喜一郎,那么汽车行业也不会发展得如此现代化.丰田社长在仓促间做出的令人不安的引退决定其实是代表了他愿意为公司的财政窘境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也是对丰田股东们和债主们的最诚挚的歉意。我,石田退二,被推选为他的继任者,感到诚惶诚恐,会竭尽心力来提升公司的业绩。如果我确实不负众望,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能预先同意让公司真正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能够重新担任公司社长" 通过在行使社长职权之前就宣布终有一天这些职权仍然会回到喜一郎手中,石田稳住了那些曾经反对他担任社长的在公司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汽车经销商。而在全体股东大会上宣告这一权力的转移则最终平息了那些反对派的声音。二周后,在1950年7月31日的午后,丰田召开了由股东和董事会成员一起参加的特别会议,正式宣布了石田的继任。就在董事会会议召开之前,石田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石田先生,这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中午前我们的销售部门和我们取得了联系。很显然,丰田刚刚收到了来自美国军部的一张大订单。请你听好了,这个订单包括1000辆重型卡车。他们还说未来我们还会收到更多的订单。"朝鲜战争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用需求。在战争刚开始时的一年期间,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所收到的特定采购单总额高达1134亿日元,不仅包括汽车,还有钢铁、电子产品和纺织产品。光是汽车一个行业,其采购量就高达82亿日元。丰田在所有汽车企业中独占整头,订单量高达36亿日元。幸运之神似乎偏爱丰田,到十月份,以往关于汽车生产的所有限制包括那些限制生产紧凑型汽车的法令条款全部被取消,那个没有人会抱怨一家公司赚得过多的时代终于到来了。邻国深受战争之苦,确实令众人感同身受,但是无需避讳的是,正是那些特殊时期的大量采购单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经历了战后的动荡不安和随后的道奇路线下推行的漫无止境的财政紧缩政策,几乎己经进入绝望的死亡边缘的日本经济终于绝路逢生,在废墟中摇摇晃晃地挺立了身躯,为未来令世人震惊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哈一机 发表于 2012-3-19 13:24:45

谢谢楼主、感谢分享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3 09:45:37

先占个位置,第四章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3 09:45:56

第五章,等整理了再传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3 09:49:27

第6章社长的有条件复职尽管石田退三在汽车技术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初学者,但是在推行这个为期五年的工厂和设备现代化计划的进程中,他仍然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对工厂进行全方位的检视,可以说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么仔细的检视使他发现了不少问题。他发现,那些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在内心深处很希望回到当年喜一郎尚在的时光。"1938年,当我们把工厂从刈谷搬到Koromo的时候,那个夏天可真是够热的呀,"大野回忆,"当时是由执行董事丰田英二负责决定在哪里安装那些从老厂房搬迁过来的机械设备。当时他对公司还算不上很熟悉,而且还是个单身汉。因此他就干脆睡在办公室里,用油漆画出那些需要安装机器的地点。""当时的老板喜一郎每天早晨都会来工厂转转,检查一下这些地点是否合适。即使当工厂己经开始运转,每天早晨他仍然会来到工厂,不仅仅是和我们进行交谈,而且还会对着机器自言自语,"嗨,你没有偷懒吧?你吃饱了吗(等于说,给你加的油够吗)?'Koromo工厂的每一个角落都寄托着他的理想和远见。"那时的石田还在丰田防治株式会社工作,因此他并没有亲眼目睹喜一郎和英二所经历的一切。不过,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会打电话给英二询问一下事情的进展。从听到的一切,他深切地感受到喜一郎对于汽车所拥有的激情和付出的艰辛,同时也能感受到喜一郎对英二赋予的殷切期望。Koromo工厂确实充分地体现了喜一郎不断引领技术创新的精神核心。他决定放弃英制测量系统,转用公制来表述汽车的各种规格,也同样是这种精神的缩影。其实早在1886年,日本就认可了公制标准,但是真正开始普遍使用公制系统仍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工业很早就开始仿效美国标准,而后者采用的是英制系统。通用汽车和福特都是用英尺来衡量汽车引擎的孔洞和划线规格的。相反,喜一郎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Koromo工厂采用公制这一世界通用标准,并且让英二负责相应的制式转换工作。这么一个任务乍看上去并不复杂,但随着实地推行的进行,它隐藏的难度开始不断显现。那些原先以英尺为衡量标准的工具需要在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及时地加以转换,需要重新制定所有的计划。这就需要一段宽限期,而这显然意味着需要消耗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军管会批准丰田采用公制,并且建议日产也采用同样的衡量标准。如果丰田开始使用公制,而日产仍然沿用英制的话,那么很多零部件将没有可比性,因此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它们同时享用一些零部件时,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可惜的是,当时的日产管理层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因此他们并没有及时采纳公制。日本的市场被国外资本垄断担任社长不到半年,石田就开始隐隐地感觉到自己担任这个主管角色的期限就快到头了。石田在这个公司的主要职责,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重组"。在提议削减员工之后不久,来自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确实帮了石田不小的忙。他借用了英二的点子,让劳动力分配充分合理化,从而在不雇佣新雇员的基础上仍然能够提升公司产能。同时,他还将来自军事订单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丰田的工厂得以进一步现代化,为未来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身为公司社长,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员工设定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在创办丰田之时,喜一郎就设定了"利用我们日本式的智慧和技能通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的目标。但是在开始向着这个目标挺进的时候,他被迫退休,因而不能亲眼看到自己这一终生愿望得以实现。然而,即使是石田担任社长期间,喜一郎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一梦想。但是,看起来,石田恐怕是难以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只有喜一郎自己才能真正让梦想成真。石田自己也逐渐意识到他被赋予的重任的真正用意是为喜一郎打造一个舞台,实现他的梦想。英二和斋藤完全可以负责好工厂的管理。石田自己最擅长的是行政管理。那些年轻一代的管理人员,如曾经在劳工纠纷期间暗中协助过协调工作的会计部门的花井昌也,还有人力资源部门的山本正男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成为丰田新一代领导层的领军人物。在设立于东京虎之门站附近的由他个人拥有的"喜一郎丰田研究中心"里,喜一郎正在规划一辆全新的小轿车蓝图,当时的他,想到更多的是日本汽车业的未来而不是丰田公司。由于接收到大量特殊订单,日本汽车行业获利甚丰,但是整个国家的收入(GNP)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尽管如此,市场上对汽车的需求倒是开始稳步地上升,尤其是出租车行业对汽车的需求一直不断上涨。可惜的是,本土汽车制造商的能力实在太弱,无法满足飞涨的消费者需求,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购买本土汽车转而购买那些政府部门剩余的进口汽车。1951年,丰田小汽车月产量终于达到了150辆。但是,其产品的表现始终差强人意。尽管这些汽车外表上看上去确实己经达到了小汽车的水准,但是其内在架构任然与卡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与卡车使用了同样的零部件。尽管喜一郎在听完英二关于福特的培训汇报之后,确信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从福特那里寻求技术的指导,但是真正让他揪心的事实是日本市场上充斥的是来自于欧洲和美国的汽车。他因此推断说"按照这样的速度,日本的汽车市场很快就会被国外资本所垄断,这就像是回到了战前一样。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和福特结成联盟从而迅速地提升日本的技术水准别无他法。通过军管会的行政指导,日产已经在战前开始了联盟谈判。这一次,我感觉到只有在一开始就让日产加入到新的谈判中来,才会真正有利于日本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提升日本的技术水平,迅速弥补战争期间以及战后日本与别国在技术发展上的差距,喜一郎决定与竞争对手日产通力协作。这是喜一郎在思考方式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巨大转变,如今他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提开日本的整体技术水准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丰田一家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因为当时的他和丰田的日常经营有所脱节才使他具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思考方式。接下来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派谁去向日产提出这一建议。幸运的是,喜一郎的一个旧相识麻原玄七当时正好在日产工作。战争期间,麻原曾经担任过日产的社长,可惜时乖命窘,他和日产的创始人钻川义介都被逐出了公司管理层,不过那个时候,己经有消息称,1951年10月麻原将被重新推选为公司社长。喜一郎|当时的打算是先和麻原通通气,如果麻原对此有兴趣的话,他就会向福特提出这一想法。缺席的社长当时,石田对于喜一郎的这一想法一无所知。为了激励英二和其他那些低级管理人员变得更独立更有弹性,他甚至尽可能地不出现在Koromo的工厂里。1951年春天,在名古屋站对面一桩两层楼的木制建筑,也就是丰田名古屋分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门口,他挂上写着"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办公室"的铭牌。尽管这是社长办公室,fI但是石田对此只是简单地装饰了一下,配备了一张普普通通的办公桌,还有一张给客人准备的四人沙发。除非是召开诸如董事会会议等重要事项,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晨,他总是呆在自动织布公司处理各种事务,然后绕过Koromo,直接去往位于名古屋站的社长办公室。如果有什么紧急事务需要他马上处理,总部秘书就需要带好所有必须的文件,坐上一个小时的火车,到社长办公室让他签字。可能完全是巧合,本田主管的管理方式和石田如出一辙。丰田的总部和工厂都在同一个区域,但是本田的总部在八重洲,就在东京站前,而它们的工厂则位于东们京郊区的琦玉县。经历了1954年的管理层危机之后,当时的本田社长,一个极为纯粹的工程师本田宗一郎在公司的自子工厂设立了一个社长办公室,本田工程部门也就是本田技术研究中心的前身就设立在这个工厂里。宗一郎将这里的社长办公室视为其经营公司的大本营。我们不妨这么说,自子就是宗一郎领导的"本田工业"的核心地盘,而由本田的社长宝印掌管人以及公司的运营管理负责人藤泽武夫领导的"藤泽商贸"则是以八重洲为根据地。在这两个人尚未退休之前,这种双基地的系统始终没有改变过。不过,藤泽一般不会每天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有一段时间,他在东京银座区靠近松屋百货的一幢大楼里租了一个房间,不为人知地对公司远程操控。在那里,他准备了一大堆书籍和商业材料,开始规划起本田的未来。藤泽一直过着这种异于常人的生活。如果呆累了,他就会关上灯,让自己沉浸在冥想中,或者到外面走走,然后再回到房间里。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的两个掌舵者相互之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使见面,也很少在公司,更多的是在酒店喝上一杯,探讨一些两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丰田和本田这两个公司有一个极为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不管它们的掌舵者在与不在,公司仍然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匀速前行。喜一郎复职的内幕夏天来临的时候,石田前去拜访利三郎,一方面是探望一下他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和他讨论一下关于让喜一郎复职的问题。"我担任社长的这段时间,深深地领悟到丰田是属于喜一郎的,"他说,"那个工厂的一砖一瓦都浸透了他的汗水和眼泪。由于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走上正轨。因此我认为利三郎回答的时候似乎略有保留,这一点对他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坦白说,我自己也希望喜一郎能够回来。但是我们当初让你承担起公司重组的重任,不能因为事情略有起色,就认为你的责任已经到头了。""在我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大老板佐吉已经过世了,"石田大胆地反驳,"死神随时都可能来敲我的门的。Koromo并不是我的家,我的归宿一直都应该是在刈谷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即使是一身兼任丰田两家公司的社长,当石田说到"我的公司"时,他事实上指的多半是自动织机公司。在他心目中,丰田汽车不过是别人托付给他,让他帮着打理的一个公司而己。"石田,听你这么说,让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利三郎说,"当喜一郎跟我说他准备进入汽车行业时,说实话我感到那是一个冒险之举。但是当他不再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之后,我也往后退了一步,这才看清楚汽车行业确实有着无穷的潜力。可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被迫引退了。即使到现在,他对汽车的激情并没有任何消减。我希望我能够用尽所有的方法来让这种激情灌注到丰田公司里去。""我也有同样的感觉。汽车市场自由化竞争时代的脚步正在不断逼近。丰田需要喜一郎。除非喜一郎能够回来,能够带来他对日本汽车行业的自动化如火般的激情,否则丰田始终还会面临不断挣扎的境况,更不要说成为日本国内顶级公司。丰田的掌舵者需要的是一个与汽车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我来亲自说服他。我不会让你后悔的。"几顾茅庐,磨破了嘴皮子之后,石田终于说服喜一郎先担任丰田汽车和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顾问,以此作为推选他重新担任社长的前奏。尽管接受了这种安排,喜一郎对丰田的公司日常经营并没有流露出太大的兴趣,甚至从来就没有去过Koromo工厂。自从担任丰田社长之后,石田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整天来去匆匆,很少能够把凳子坐热。每天他不是要和金融机构讨论贷款事项,就是要和政府官员交谈,或者参加汽车行业会议。除了这些事务,他仍然担任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社长,确实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即使是在名古屋站前设立一个社长办公室也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变化。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会去东京,但是不管他的日程排得多满,他总是能够抽出时间和喜一郎见面,向他汇报丰田的现状。1951年秋天,他第一次提出了让喜一郎回到丰田的想法。"现在你应该会为丰田感到欣慰。由于朝鲜战争带来的特殊订单,丰田的重组基本上进入了尾声。再加上你看上去身体不错,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干脆回到丰回来呢?"喜一郎对此的回应直截了当,没有遮遮掩掩。"石田,请原谅我,现在的我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研制开发小型乘用车引擎上。你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吗?等我的!研究告一段落,我会好好考虑你的建议的。你觉得怎么样呢?"喜一郎不愿意马上给出直接的回答,其原因还在于这个时候,他正巧在安排成立一个由丰田、日产和福特共同参与的三方合资公司。他已经向重新担任日产社长的麻原和盘陈述了他的计划,试图探寻他对此的想法,只是尚未得到明确的答复。只有当他对日产的想法有了完整的了解后,他才敢和福特取得联系。喜一郎为何不愿回来?新年很快到来了,石田己经隐约地感到喜一郎其实是愿意重新回到丰田的,因此他开始不断地派出一个又一个代表去充当自己的说客。他派出的第一个人就是英二。1952年,完成了常规的新年葆光神社参拜仪式后,英二坐上了开往东京的夜班火车。看到喜一郎时,英二没有寒喧,直奔主题。"老板,"他说,"石田社长希望能够在七月份的股东大会上推选你再次担任社长。我因为在福特实习,所以对此并不知情,但是石田曾经在股东会议上恳请他们同意一旦公司状态完全恢复并进入正轨,就应该重新把你接回去。石田觉得现在这个机会已经到来了。""英二,你在说什么呀?"喜一郎的回应有些出乎英二的意料,"千万不要因为我们有了一些盈利就沾沾自喜。其实,我们所谓的成功不过就是拜朝鲜战争订单所赐,因此我们的卡车卖得不错而已。这种所谓的重组完全依赖于外在因素。千万别再这么狂妄自大了。我真正希望的是制造乘用车而不是卡车。你们所有人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汽车制造商'通常指的是制造乘用车的公司。一个不能制造让人敬慕的乘用车的汽车制造商生存下去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一点听上去可能有些过于极端了。一部标准的全配乘用车首先需要能够飞速奔跑。你知道为什么吗?卡车携带的是包裹,而汽车乘坐的是人,因此我们需要避免发生任何事故的风险。奔跑对于制造一部安全的汽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致力于打造一部世界一流的小型乘用车,那么我们需要给它装备上一个小型的但同时又具有强大动力的引擎,也就是那种通常会用在赛车上的引擎。我现在潜心研究的就是这样一种引擎。既然是你说了这么些话,我也就会毫不讳言地跟你说,丰田按照目前的水平压根就没有能力制造出一辆紧凑型乘用车。因此对于重新回到这样一家公司,我没有任何兴趣。"在英二听来,喜一郎所说的这一切简直就是在指责丰田不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公司。震惊之余,他开始进行反驳。“你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是我们已经完成了SF Toyopet的原型产品说明,产品也很快就要成形了。" I"我的确试驾过SF,"喜一郎马上接口,似乎他终于等到机会可以好好地挑一下丰田的毛病了,"这辆车从外观看来的确己经像一部乘用车了,但是它的内在呢,与卡车毫无二致,那可根本算不上是乘用车。在我眼里,它只不过是一个山寨货而己。"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也就是为什么……"英二竭尽全力恳请眼前的这个人创够回到丰田。喜一郎对此无动于衷,"我的理想就是要制造世界一流的小型乘用车。经历了这么多,要是还让我回到Koromo去制造卡车实在是太晚了。"听完喜一郎的这番话,英二明白自己是劝不动眼前这个人了。他回到Koromo告诉石田他没能完成交付的使命之后,石田放声大笑,说"我猜结局就是这样的‘鲷鱼即使臭了它始终还是一条鲷鱼',而子孙仍然是子孙。我们也不会就此轻易罢手的。"。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石田是不会就此放弃的。为了进一步说服喜一郎,他不仅据去了利三郎,还派去了主管冈本。不出所料的,喜一郎在一开始表现得似乎是在认真考虑别人的建议,态度相当和缓,而且在这些人面前,他丝毫没有表现出在英二面前流露出来的对汽车的无比激情。他希望促成三个公司之间的合作,以此作为他最终回到丰田的最丰盛的礼物,但是日产一直没有给予他正面答复,这让他渐渐丧失了耐心。他甚至考虑过,如果这个三家公司的合作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他情愿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新公司而放弃回到丰田。喜一郎曾经和梅原范治谈过那个时候所发生的一切,后者当时在喜一郎的请求下辞去了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的职务加入丰田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对于是否应该回到丰田去,我始终拿捏不定,"喜一郎说,"丰田有英二在那里撑着呢。从很小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我的亲自指导下工作,经历了不少艰难的时刻。只要有英二在,丰田的管理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也是我对英二抱有的希望。"喜一郎真正想说的是,他已经将自己所有的汽车制造基因遗传给了英二。对此,在战争的最后一年被提拔成为公司审计的山中成一深有同感。正是在同一年,英二.入选丰田董事会。成一对喜一郎说:"你总是在所有人面前说‘英二还是个孩子',但是当你自己退位后,你自己不也曾经打赌说等到石田离任后英二完全有可能独立担纲的吗?"喜一郎的最终决定石田一边听着自己派去的大使们回来后的汇报,一边静静地观察着喜一郎内心深处的波澜。在那一年3月,当他觉得时机确实己经成熟的时候,他搭上了一部开往东京的夜班火车,凌晨时分来到喜一郎位于田谷的家,事先没有打一声招呼。尽管那时已经是春天,但是凌晨时刻依然是冰冷刺骨。石田的突然造访让喜一郎一时慌了手脚,但是他实在没有什么理由给丰田的现任社长吃闭门羹。两个人坐下,一边喝着喜一郎的妻子高岛煮好的米汤,一边开始交谈。"对纺织行业,我可以说比较了解,"石田先开口说,"但是,即使到现在我对汽车行业的技术仍然是一无所知。既然丰田的成功重组比想象的要快,我在丰田的角色也应该谢幕了。我已经不再年轻了,因此我希望能够安安静静地早点退休。"喜一郎沉默不语,静静地喝着米汤。看着时机适当,石田开始提出让喜一郎回去重新担任社长的建议:"我希望你能够回到丰田,制造小汽车,和那些外国公司较量一番。"喜一郎等到石田说完自己的想法,用一种极为疑惑的表情说出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石田,你说的是真的吗?丰田愿意让我负责生产小型乘用车?如果这是真的话,我愿意重新考虑一下你的提议。""男人不该轻易自食其言,"石田说,"从一开始,你创立的丰田公司就是要制造世界一流的小型乘用车。要怪那该死的战争使你不能追随这一理想。不仅仅是如此,还因为被卷入了劳工纠纷,你被迫下台。我作为丰田社长的唯一任务就是让丰田恢复生机。公司重组非常顺利,己经开始回到正轨。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资金可以用来制造汽车。""你真的认为丰田己经非常稳固了吗?"喜一郎开始笑了起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到,他希望能够再次确认一下。"石田,要知道制造汽车可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当然我相信你早就明白这一点了。"他的幽默感马上转为一脸的凝重。“丰田绝对应该马上开始着手计划生产乘用车,"他说,"我现在正在开发1500cc的引擎。如果丰田开始准备制造乘用车,那么单凭公司那些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们是无法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带领这些年轻人一同进步的。""那是当然。你将会全权负责开发最合理的小汽车。英二领导的工程小组一直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参与全方位的开发。再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刻了。我再次重复一遍:丰田一直是你亲手创造出来的产物。它是完全属于你的,因此好好地拥有它吧。""我知道,我知道,"喜一郎说,"石田,我很抱歉一直以来我表现得太过自私了。你让我回来真的让我深感欣慰。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让我们一起让美梦成真,向世人证明我们是可以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小型乘用车的。"由于石田不懈的努力,深受感动的喜一郎最终同意回到丰田重新担任社长。"谢谢你,"石田说,"这真的让我如释重负。我觉得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轻松了不少。英二和他的伙伴们如果现在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欣喜若狂的。我马上开始安排你重新担任社长的各项事宜。现在还是3月初,但是我会尽可能马上争取有关的金融机构和股东们的批准。你不必等到七月份的股东大会,你现在就可以行使事实上的社长职责。这倒提醒了我,我有主意了。我们在7月18日将要召开股东大会,正巧是我当初被招来重组公司的时刻。两年前同样的会议上我就公开恳请过股东们,希望能够确保你能重新被任命为社长,现在两年过去了,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看起来是天助你我,所以我坚信你的重新任命肯定能够得到批准,所以请好好地照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喝太多酒了。"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3 16:45:22

第七章丰田的家族悲剧当天,石田退三就把喜一郎答应回到丰田的好消息带回了刈谷。第二天,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去丰田自动织机公司,而是直接来到了丰田位于Koromo的总部,向管理层汇报喜一郎答应再次担任丰田社长的消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尤其是负责工程部门的英二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这个让工厂和设备逐步自动化的五年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这要归功于石田,他坚持不懈地融资,从而给公司足够的资本支持,提升我们的设备,"英二说,"而喜一郎恰逢其时的回归,正好是顺应了我们逐步开始进行完整规模的乘用车制造过程,这就帮我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个五年计划最初是在1951年开始形成的,需要总共58亿日元来提高产能,其中54亿日元用于更新机械设备,另外4亿用于设备维护和维修。这个计划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是提升基础状况从而形成密集生产系统:阶段二是提升井扩展工厂设备,为生产乘用车打下坚实的基础:阶段三则通过全盘自动化扩充产能。在这个计划进行到阶段二的时候,喜一郎接受了公司的请求回到丰田,在这一阶段中,开发研制汽车是其间的核心任务,因此喜一郎的回归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好消息了。喜一郎意外离世对于一个男人来说,57岁应该还是他的黄金时光。也许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常常容易表现得过于兴奋。喜一郎也同样如此,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活力十足。第二天,和国际贸易及工业大臣见过面后,喜一郎开始兴冲冲地拜访各个金融机构i和商业合作伙伴,为自己的回归做着准备。现在横亘在他面前的唯一问题就是自己的健康。除了工作之外,喜一郎并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只是喜欢随兴地喝上几口。丰田家族成员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重度饮酒者。家族中酣酒最厉害的就是英二父亲,也就是佐吉的第二个弟弟平吉。平吉好饮酒,但是尚未到嗜酒如命的地步。喜一郎和英二也都喜欢喝酒,不过通常都能有所节制。丰田家族的传承人中多多少少有一些酗酒者,而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他们一般都患有高血压。四十刚出头,喜一郎就患上了高血压。在劳工纠纷期间,遭受到巨大压力的喜一郎被医生严令不要再给自己的身体增加更多的负担了,随后就退隐到了乡间别墅。事后看来,他在那个关键时刻的缺席导致了劳工纠纷不能尽快解决,从而给他自己挖了一个很深的陷阱。,除了受到遗传的影响,他自己身处的环境也导致喜一郎开始大量饮酒。被迫退出丰田之后,喜一郎经常一个人在深夜自斟自饮,为日本汽车行业的未来忧心忡忡。被迫从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中引退带来的酸楚和失望使他比以往更依赖酒精的麻醉。当喜一郎重回丰田社长宝座的消息得到确认之后,他在自己同学的家族经营的、位于东京筑地区的柳店租了一个房间。喜一郎将这个新的住处改造成自己的设计室、书房兼休息室。离正式回去上任还有4个月时间,他明白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他E仍然有两项任务需要完成。一个就是给乘用车画出蓝图,这是他重新担任社长后即将要负责的第一件事情。另外一个就是,由于他被日本社会推选为"50个杰出的日本发明家"之一,因此他已经答应为日本发明出版丛书撰写一本书。他决定在谈到他在纺织行业的经历时所选用的主题与佐吉写过的《发明:一个人的陈述》保持一致。他最终决定用《自动织机的诞生和成长:关于自动织机的回忆》作为该书书名。在勾画蓝图和撰写该书的同时,作为继任社长,喜一郎同时还抽出时间拜访各方好友,晚上则和这些年来悉心照料他的好友们一起在柳店聚会喝酒。无法容忍浪费任何时间,所以很多时候晚会一结束他就会倒头便睡。如果他不去Koromo的话,他就会呆在柳店,以此作为他工作和生活的据点。1952年3月21日,离他告诉石田他愿意回到丰田那天还不到两周,悲剧降临了。当天,喜一郎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可能有点着凉了。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后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埋头于汽车蓝图的工作。后来人们判断,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他的心脏病就开始发作了。当天下午2点,丰田工程部的秘书仓田正好给喜一郎送感冒药过来,发现喜一郎躺在地板上人事不省,身前是铺开了的蓝图。救护车把他送到东京大学医院的总部,脑外科方面的权威专家柿沼教授立刻给他进行检查。一切都徒劳无功,喜一郎始终昏迷不醒。当天晚上,柿沼教授联系了喜一郎的妻子高岛,通知说她的丈夫情况非常不妙,然后喜一郎被送回世田谷的家中。听到喜一郎崩溃的消息,石田、英二和众人立刻冲向各自的汽车,从Koromo飞速赶往世田谷,但是喜一郎再也没有睁眼。1952年3月27日,他那跌岩起伏的一生走到了尽头,最终确定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石田站在喜一郎的遗体前,像一尊泥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当他最需要幸运之神眷顾的时候,幸运之门从来没有向他敞开过,无论如何,喜一郎从未曾摆脱一个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年轻人都不得不经历的怪圈。"这位老人家死去的时候还是很欣慰的,"英二这个喜一郎寄予了丰田未来希望的年轻人,发泄着自己的无名怒气,"我总是不断地提醒他别再喝太多的酒了,但是他就是不听。"利三郎的最后遗愿当听到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后,利三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击打着枕头,难以压制自己的懊丧之情,向他汇报这个消息的石田静静地看着他。"他比我年轻了12岁,"利三郎叹息,"我总是希望他能再活至少10年,为丰田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自己还有那么多未竟的事业。嘿,退三,喜一郎最渴望的开发小型汽车是不是已经走上正轨?他都没能有机会看到这部车,我想除非我们能够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否则的话,他的灵魂是永远不会安息的。幸亏有你的辛勤工作,公司恢复得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也许可以令他宽慰一些。我真希望能够马上恢复健康,尽我所能地帮助到丰田。"离开人世的喜一郎还不到60岁,还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而由于他在汽车技术方面所拥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他的去世不仅仅给丰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对于整个日本的工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丰田刚刚起步时候,第二次中日战争突然爆发日本侵华战争,然后就是太平洋战争前后的动荡,而他恰巧在收到朝鲜战争的特殊军需订单到来之前被迫辞职,而现在又在准备重新担任社长的前夕撒手人寰,幸运之神似乎一直就没有站在喜一郎这边。战争自然不是因他而起,但是照石田的说法,喜一郎的被迫辞职和他在回来前夕的突然离世,他自己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在为重新担任社长做准备期间,喜一郎每日每夜地向众人重复他关于日本制造的乘用车的梦想,希望能够赢得那些相关群体的合作,但是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如果他能够谨守一个商业领导者应该遵守的准则,时刻警惕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j他完全可能避免心脏病的发作而躲开最终悲剧的产生。;在东京和名古屋,丰田公司和丰田自动织布公司共同举办了葬礼。加起来,大约有5000人参加了喜一郎的葬礼。但是,这个家族的悲剧并没有因此而终结。1952年6月3日,喜一郎骤死之后不到两个半月,利三郎也跟随着喜一郎离开了人世,他终于向从上一年夏天就开始折磨他的胸部疾病缴械投降了。在暂时决定回归丰田重新担任社长之后,喜一郎曾经去找利三郎,探问一下他的病情,顺便告诉他自己的决定。利三郎把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拉着喜一郎的手。"我真高兴能听到你答应回来,"他含着热泪说,"现在你终于决定重回丰田的怀抱,我也终于可以满怀自豪地去往另一个世界去见我的岳丈大人了。丰田家族的未来现在终于有了保障。"回想起那一时刻,喜一郎的突然离世实在是让利三郎震惊万分,他感到身心俱疲,无法参加名古屋的葬礼,只能参加设在东京的葬礼。参加完设在名古屋葬礼的第二天,英二去拜访利三郎看看他在听到喜一郎去世这个坏消息后是否能够挺住。当他临近利三郎家门的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利三郎自己也快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英二,听着,"利三郎在病榻上呻吟着,"不管丰田接下来会怎么样,你都必须要让正在开发中的乘用车获得成功。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大家经受得住喜一郎死亡的办法。这一点,你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丰田和丰田家族的未来从此就落在你的肩膀上了。"这个曾经比谁都顽固地反对丰田家族进入汽车领域的人,在病榻上谆谆叮嘱后来人"丰田不能总是围绕着制造卡车打转。即使你只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做,你也要制造出乘用车来。""请你放心好好地休养。我们已经在开发乘用车的进程中获得了巨大的进展,"英二告诉这个垂死的老人,"你需要代替已经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喜一郎来亲眼目睹我们的成功。""那样的话,我终于可以放宽心了。"喜一郎去世之后,利三郎的疾病开始迅速恶化,在尚未看到英二所领导的新开发的小型乘用概念车之前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当时他68岁。这对大哥和妹夫,担任过丰田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社长,他俩的相继离世给世人留下了丰田家族悲剧缠身的印象。石田继续留任丰田创始人的突然离世使得石田本来规划好的理想情境变成泡影。在决定将社长位置交还给喜一郎后,石田没有像常规那样准备继任会长,而是决定彻底退休,回到收养他的家庭位于滋贺县近江的家中过田园般的休闲生活。但是,喜一郎以及他视为兄弟一般的利三郎的相继离世,使石田不忍心就此回到近江去过近乎隐居的舒适生活。尽管早在1949年丰田就已经上市,在公司管理层出现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向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但是在石田的理念中,丰田汽车公司始终还是丰田家族的产业。如果要从丰田家族中挑选下一任社长,那么英二毫无疑问将是最佳的人选。石田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喜一郎在临死前就一直对那些与之亲近的人说"只要有英二在,丰田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即使如此,对于让英二直接跃升担任丰田的下一任社长,石田仍然有些犹豫。当时英二不过只有39岁。在战前竞争极为激烈的纺织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石田深知运营一个公司的压力,尽管英二己经向大家证明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但是他的管理才能始终是一个问号。更重要的是,他身边似乎也没有其他富有经验的管理者能够支撑他一把。石田觉得在成为社长之前,英二首先需要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不仅仅是在推行工厂设施的现代化方面,还体现在发展小型轿车方面,而这正是喜一郎和利三郎的临终遗命。开发全新的小型乘用车项目早就处于执行阶段,但是如果不能看到这一项目得以完美完成,那么丰田就不可能得以扩张,更不用说在全球汽车行业中保证自己的生存。而这个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顺利完成就完全依赖英二的努力了。考虑到现在提升英二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那么公司就需要依靠中川不器男了,他是由日本皇家银行派来作为给丰田提供延长期贷款的交换条件。当然,在英二尚未成熟的时间内,他不过是暂时担任这个角色,但是石田仍然非常犹豫,因为他担心一个前任银行官员可能会把公司财务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这就会导致喜一郎的生产基因最终被稀释掉。这样的基因一旦丧失,要想重新获得会是十分困难!的,这一点,石田心里比谁都清楚。而丰田销售公司的出现使得继任社长的选择工作变得更为复杂。这个公司以神谷正太郎为首的一些董事会主要成员,都是当年喜一郎准备进入汽车领域时千方百计从外面挖过来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必须能够有与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巨大实力对峙的能耐。英二和中川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与神谷抗衡。这一刻,石田明白他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如果他坚持要从社长位置上引退,那么人们就会说他不负责任。对于石田来说,唯一可以走的一条路就是继续担任社长,然后全力推动英二朝着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方向发展。根据原定计划,当年的股东大会照旧举行,喜一郎本来应该在这次大会上被推E举为新一任的社长的。在这次大会上,喜一郎的长子、27岁的章一郎在石田的精心安排下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从北海道稚内回来之后,章一郎并没有直接加入丰田,而是在丰田综研呆了一阵子然后又成为爱知工业(即现在的爱信精机公司)的一员。喜一郎自己也并没有坚持要让儿子进入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里来。当石田再次被推举为公司社长的时候,汽车行业恰巧发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4月28日,喜一郎过世一个月后,旧金山协议正式有效,美国占领日本的日子到头了,日本终于再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完全独立的国家。来自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使得日本经济获得重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受到美国方式的影响,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开始逐步西化。日本的汽车产业终于摆脱了过去那些动荡不安的岁月的影响,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变化首先在相关行业中开始显现。1951年,车用汽油的限制被取消,全国各地加油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随之而来的就是严令禁止使用木柴和煤炭等燃料。临时原材料供应和需求控制法令被终止,不久以后,对国外制造的汽车的运输限令也被废除了。在那时,一向强调要保护和培植本土制造的汽车的MITI机构再也不能为进口汽车的40%关税找到合理的借口了。但是,很显然,取消关税也就意味着无数的进口汽车将会蜂拥进入日本市场,从而使日本本土汽车公司最终丧失自主生产汽车的任何机会。外国公司觊觎着以贸易自由化的名义来强行打开这个新兴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它们首先会用自己的品牌来渗透日本市场,然后等到资本自由化这一坚冰被击碎后,马上开始寻求在日本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交通部的计划则与MITI的有所不同。交通部的想法是,"不应该对日产和丰田加以过多的保护,因为它们都从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那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国际劳工组织要求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应该集中精力制造卡车,而从国外进口乘用车。"汽车进口商们对此举双手赞成,并且起草了一份名为《进口乘用车的必要性》的手册,表达了它们对MITI推行的策略的不满。交通部高举着经济准则的大旗,站在进口商和消费者一边。MITI则希望能够保护和扶植本土汽车制造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由于无法找到共同点,不久这一切就变成了一个政治议题从而直接被推到了议会面前。丰田董事会会议开完8天后,1952年7月26日,交通部上院委员会开始讨论这一议题。委员会请来了4个人作证。直到开会那天,石田都不清楚除了自己另外需要作证的是哪些人。但是当得知他将会是代表日本汽车制造商去进行作证的第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不详的预兆。丰田是在赚钱,但并不是在大量敛财
E就像预料到的那样,那些下定决心要反对在本土制造汽车的、喜欢吹毛求疵的律师们开始向石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圆满的答复,这些问题如下所示。."因为日本汽车制造商一心只考虑要获利,因此日本车才会那么昂贵,这是不是事实?"
"消费者购买的国产汽车通常配备了低劣的技术,质量也不过关,这让他们特别恼火。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从国外进口优质的汽车吗?"   

"汽车商们总是希望能够依赖MITI来对本土制造的汽车提供保护。"      如同是谆谆训导一个孩子一般,面对这些简单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连串问题,石田耐心地解释说,"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根据的,大多是人们的误解。"但是,其中一位议员对于石田的回答并不买账,一直不断地感情用事地对丰田进行抨击:"我听说汽车业内有一家公司不断地敛财,而同时这家公司生产的汽车质量却没有任何的提高。""不是的,丰田的盈利并没有你们所想象的那么惊人,肯定比你们这些议员猜想的要低得多。不过我们制造的汽车质量己经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你甭想糊弄我!据我所知,你们分发了百分百的红利,而且每个董事会成员都能拿到上百万的奖金,不是吗?你们靠出售这些破车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一种绝对的犯罪行为。你们是在践踏所有的日本人民。"面对这样一些挑衅性的问题,石田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这些问题反倒激发了他固有的好战天性。面对挑战,石田从来就不会示弱,总是能够给对手迎面痛击。."先生们,"他说,"也许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是我在这里担保终有一天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丰田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人,我并不愿意和你们这些未来的潜在消费者进行太多的辩论。但是请允许我在这里问一下,这位议员所指的给人们分发百分百红利的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哪家公司?最起码,丰田从来就不会做这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也确信不会有哪个商人会这么做。更明确地说,我总量是把我们公司看作一个地位不高的本土制造商,因为不幸的是,我并不知道国外究竟是怎么样的。关于丰田,我们知道现在才开始有能力进行分红,至于给董事成员员很多奖金更是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的。究竟怎样才能制造出低成本的同时又是高品质的汽车呢?这正是我们公司的每一个成员每日每夜不断在思考着的问题。"石田激昂的辩词远远不只这些。"我们希望制造高质量的汽车,这样的要求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政府,更不是来自于你们这些人。为了在汽车行业内能有一席之地,丰田日以继夜地努力生产高品质的汽车,从而更快地更人性化地达到国际标准。我们的确赚了一些钱,但是我们绝不是在大肆敛财。我们是在尽力节省开支,但是我们并没有变成守财奴。你们完全忽视了这些事实,却要求我来到这里,让你们每个人对我们横加指责,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该讲的话差不多讲完了。尽管他说他不会一一辩解,但是他的一番陈词的确称得上是对这些立法者们的指责最强有力的反击。接着他开始自己的结束陈词,语气坚定有力,充满了决心。"我尊重并且会带着感激之情接受你们的意见,"他说,"我想今天这场听证井不只是一场非正规的听证会,而是号召我们要起来战斗。丰田最终会向所有人证明我们是可以制造人人喜爱的汽车的。请你们再耐心一点。"议会听证会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不久以后,石田,这个最开始掌管丰田时仅仅是被当作临时补救措施的家伙,在向明确宣告丰田的决心之后成为整个日本汽车产业的代言人。石田被议会召唤去参加听证会的那个时候,丰田的该年(1952年6月到1953年5月)销售额是129亿日元,运营利润为17.3亿日元,税前收入为14.6亿日元。石田之所以敢在议会面前如此激烈地进行抗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于英二正在开始研制开发的新款小型车有着绝对的信心。

muxinyi 发表于 2012-3-24 17:03:33

:):):)什么都没有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5 08:40:05

第八章 选择独立发展在整个汽车产业中,唯一一个宣告将会基于日本技术而谋求独立发展的企业就是丰田。与之同时,日产则带领着一大批汽车制造商,和外国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发展。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后,直到1951年才回到日产继任社长的麻原玄七总是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机会去欧洲和美国考察当地的汽车行业。麻原在这个行业里算得上是个老经验的人了,业内也公认他是一个对美国和欧洲汽车行业都颇有研究的高级管理者。在被重新任命为公司社长后,他更为坚定地确信日产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和外国公司联盟,同时,他也坚信对于日本汽车产业来说,如果希望能够不仅仅拘泥于日本这一本土市场,而要不断向外扩张的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与外界的合作来获取核心技术。这种想法与喜一郎非常接近,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喜一郎会向他征询与福特进行三家联盟的意见。但是最终,麻原并没有接受喜一郎的建议,因为与喜一郎把福特当成唯一一个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不同,麻原对欧洲汽车公司有着更大的兴趣。作为第一个感受到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内部正在发生变革的人,麻原的判断是美国汽车与日本市场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不高。究竟是美式汽车还是欧式汽车?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始改进汽车装备以便提高其驾驶的操控质量和舒适程度。加强装备的核心前提就是要提升引擎排气量。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理论就是认为对于那些需要经历长途旅行的汽车,油箱应该做得厚重一些,再说当时的汽油也相对便宜,因此这样可以有条件给汽车装备上内嵌式的6缸甚至是8缸的大功率引擎。三大公司同时还给汽车配备上一些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时髦装饰,从而形成了一个追崇大身材汽车的时代。这一潮流一直延续了20多年,直到1973年秋天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为止。20世纪50年代,美国汽车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日本人仍然狂热地追捧美国汽车,但是这种恐龙般身材的汽车逐渐在道路相对狭窄的日本市场丧失了用武之地。对非常了解美国、欧洲汽车行业的麻原深知,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任何一家结盟都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欧洲汽车制造商倒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特别擅长制造小型的且实用的汽车,而不是那些极为庞大的汽车。麻原最终决定和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结成联盟。奥斯丁的旗舰车型就是奥斯汀7号,是日本市场最流行的一款英国车。到1952年3月,日本市场已经拥有1286辆奥斯汀汽车。日产当然不是唯一一家试图与外国汽车商进行合作的日本企业。同一时刻,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五十铃汽车公司和英国鲁特斯汽车公司进行有关技术合作的谈判,还有日野汽车也在和法国的雷诺汽车公司进行接触。与这些相反的是,MITI则不顾一切,希望能够阻止任何外国企业对日本汽车产业的控制,因为这个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尽管该部门对于外国企业的先进技E术同样有着很强的规制之心。正是出于这个心态,1952年,MITI起草了在日本乘用车行业里引进外国投资的基本政策,最终允许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但前提是要确保日本制造商的独立性。在战争后期,由于十年战争导致技术方面一片空白,在这一点上,日产和丰田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但是它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日产选择和外国公司联盟,丰田则选择了完全依赖自己的力量独立发展。应该说,丰田倾向于独立发展和喜一郎的离世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这一决定可以说起源于1952年新年伊始,当时英二受石田的委托去与喜一郎见面商谈关于他重回丰田的事宜。当时的英二对于喜一郎准备和福特及日产联合成立一个合资公司的计划一无所知。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丰田和福特之间的合作谈判也被迫中断,英二慢慢地接受了现实,以丰田将会完全依赖自己的技术发展乘用车为前提开始推行工厂现代化进程。他一直认为喜一郎将会承担起领导大家进行开发研制的重任,但是后来在东京的这次会面中,喜一郎告诉他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想法:喜一郎自己从来没有打算再回到一个看起来根本就没有能力自行开发研制乘用车的公司。这一点实在是让英二沮丧万分,几乎失声痛哭,他感觉到要让喜一郎回心转意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英二决定走自己的路1952年1月4日,新一年的工作开始,在身为公司社长的石田准备向全体员工进行新年致辞之前,英二和他谈起了这件事情。"石田先生,"他说,"我们推测老板就快回来了,因此在我的领导下,工程部己经开始了全面的乘用车开发工作。"石田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我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你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石田回答,"喜一郎回来时会为此而大吃一惊的。"英二的现场管理办公室在远离行政管理主楼的生产车间的一个角落里,在房间的最里面是英二和常务主管斋藤正一的办公桌。斋藤曾经和英二一起前往福特接受培训。是丰田的精英之一。对于汽车技术没有什么了解的石田一直放手让最让喜一郎骄傲的这两个学生来统管汽车制造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研发和生产。在办公桌前,是一张摇摇晃晃的咖啡桌,还有一张沙发。坐在沙发上,英二将他在假期里是如何劝说喜一郎回来重任社长,喜一郎最终怎么拒绝他并且反而给他上了一课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了斋藤。"那次谈话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斋藤,"英二说,"明天一大早我就准备给相关的人员下达正式命令,开始研制世界一流的小型乘用车。今天早上我已经向石田汇报了这一想法。我们准备使用最近正在开发的R型引擎。"斋藤身体微微前倾,回答道:"或早或晚,日产、日野和五十铃都会和外国公司合作,开始制造它们自己的功能完善的乘用车。如果丰田能够抓紧时间现在开始启动,我们应该不会比它们晚太久。""不管大老板怎么说 ,他终究会回到丰田。他们当然应该等待喜一郎来领导者一项目,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把时间耗费在等待上面,我们就会晚于我们的对手向市|场推出我们的产品。斋藤,你同意我的想法吗?""当然同意。我一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一分子。问题是究竟谁来负责这个项目呢?""我们需要找到这样的一个人,他能够从头至尾展示他强有力的领导力。日本至今为止尚未制造出可以与欧美进口车匹敌的优质汽车。丰田就应该制造这样的汽车。我们将会开垦一片前人未曾去过的处女地,我们应该走属于自己的路。这个人需要在前面引路,让别人沿着他的足迹前行。你知道吗,对此我想过很多次,越想就越觉得只有这个人才是最合适接过这个任务的人。"英二现在几乎已经能够句画出这个人的脸来了。 "我也有同感"斋藤点头同意道,“是的,这个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两年前,由于不能及时获得2亿日元的资金,丰田差点濒临破产。如果他们想要开始全面推动乘用车的发展,那么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将会高达几十亿日元。引进国外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可能只是独立发展所需要的几分之一,而且其风险也相对更小一些。由于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给丰田带来了不少利益,对于丰田管理层来说,独立发展乘用车则是关系到公司成败的最重要命题。如果他们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那就意味着公司又将面临深渊。英二决定要冒这个险,在两条道路中选择了那条最难走的路。英二和斋藤所说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汽车车身厂的助理主管中村贤哉。他们选择他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他在加入丰田之前的经历;其次是因为他加入丰田之后的一言一行。他有着令人一眼难忘的外形,不寻常的碧蓝双眸还有剪得极短的头发,与大多数的日本人大相径庭。光从外表来看,中村与战争英雄以及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还有好莱坞实力派演员尤伯连纳有些相像。丰田的"尤伯连纳"那时,中村在丰田已经呆了差不多14年了,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都知道这个人很有个性。他特别讨厌各种正规场合,甚至包括每年新年的葆光神社祭奠仪式,当然也包括在这个仪式中相互之间硬邦邦的节日祝词。从长冈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加入协力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在日本生产克莱斯勒道奇系列和普利茅斯系列的低价车型。该车在公司刚成立时运行得还不错,但是日本侵华战争使得其廉价车型的代工生产量不断下降。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公司大胆地使用日本技术开始了自行研制开发汽车。当时在公司工作了4年的中村被委任来负责这一车型的研制开发。可惜的是,在底盘和车身的蓝图刚刚完成,他开始准备设计引擎的时候,他和公司之间产生了矛盾。公司的销售经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认为开发引擎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根据草图制造出各种部件然后把它们安装在一起就行了。对此,中村感到十分愤慨,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他发怒道,"如果你没有想明白就制造出一些零部件来,那么制造出来的引擎肯定会有缺陷,而且我们还无从知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我画出一份详细的让我自己百分百确信的结构图后,我才会给你们有关的规格要求。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工程师都会这么做的。汽车是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这一事件促使中村在完成设计后很快地离开了这家公司。根据中村的设计,协力制造出了一个名为Nikko的车型,但是由于日本政府为了确保军用卡车的持续生产而发布了法令,禁止在本土生产乘用车,因此这部车就只是模型而己,从来没有正式投产。但其实就在该项法令颁布之前,公司在预生产阶段就发现这部汽车是有缺陷的,所以如果它真的投产并进入市场也不过就是一部短命的车型而己。中村从协力辞职后开始到处寻找新的住处,这时他偶尔翻读了一下他买了很久但一直扔在一边的名为《合理化生产》的杂志。杂志封面上写着:1937年1月1日首刊第一期。当时他就是被这个名字所吸引,而且又是第一期,所以买了下来,不过后来因为别的事情就忘记了这本杂志。翻开杂志,《丰田喜一郎的新年愿望》一文中还列举了喜一郎的箴言:运用日本的智慧和能力。1937年正是丰田成立的日子。读完了喜一郎的新年展望之后,中村想,"我应该为这个家伙工作。"当天他给丰田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自己的简历,表达了希望能够成为他们员工的愿望。几天后他收到回信要求他去刈谷的丰田自动织布公司。那时的丰田正好极其需要工程师,中村的来信不啻为上天送来的福音。等到中村问及他是在设计部门还是研究部门工作的时候,与他面谈的人向他和盘托出了丰田的真实现状。"老实说,"他说,"我们的汽车车身厂急需整顿。我们希望通过采用新的锻压机械和高频率的电动工具来提高即将完工的Koromo工厂的汽车车身的生产效率,但不幸的是我们现在人手极其匮乏。从你的简历看来,你有很多汽车车身制造的经验。你看,要不你去汽车车身工厂做几年怎么样?在进入设计或者研究部门之前,你应该先去汽车车身工厂试试水感受一下丰田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那之后,我个人向你保证会把你转到你想去的部门。" I喜一郎的代言人 |结果,中村的愿望从来就没能实现。等到丰田劳工纠纷进入最高潮时,中村己经被提拔为工头,并且被选为车间代表在车间游行时登上了演讲台。在一片故掌声中,中村满怀激情地说出了自己对公司现状的想法。"我们正处于激流中,"他恳切地说,"我们所在的这艘船没有走错航向,但是如果光靠它,就随时可能会倾覆。如果你把它转向左岸,那么它就会被卷入激流然后随波逐流丧失了方向。只有可以同时避免这艘船倾覆以及飘离而去的重组计划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中村!"一个工会成员在人群中高喊,"你是企业派来的间谍!我们要把你赶出工会!" ,丰田的工会沿用的是工会联盟系统,因此任何被工会逐出的人都必须马上离开公司。中村深知这一规则,但是他一直认为这不过是吓唬人的东西,因此继续批评工会的做法。"逼迫社长辞职,要求增加工资都是不应该的。丰田如果不能把用来加工资的钱用到对工厂和设备进行升级的话,那么公司就会完蛋。" 公司并没有忽视中村和工会之间这种两不相容的局面,因此丰田在双方争论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将他提升为助理常务总管,不再隶属于工会组织。即使是在劳工冲突逐渐平息后,工会仍然坚持认为开发乘用车完全是因为技术部门要追求他们自己的梦想,这种激情最终会把公司财政再度拽入困境。但是对于中村来说,他加入丰田就是因为他被喜一郎关于汽车制造的想法深深吸引,因此没有什么能够削减他对制造乘用车才是公司要务的坚定信心。"卡车就是开发自乘用车的,"这是他自己的推理,"这些汽车一直是所有车辆的源头。不能以开发乘用车为追求目标的公司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这样的公司迟早会走向下坡路的。开发乘用车应该超越一切。"他不仅仅和同伴讨论这一理论,而且当1949年丰田开始出现财政危机时,他就和当时的常务总管大野修二探讨过这一话题。大野一开始可能是觉得这个说法很复杂而很热情地开始一起探讨。"那么,中村,假如说丰田开始全面开发乘用车,"大野说,"你觉得我们需要多大的投资呢?""大概不低于25亿日元。"中村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是个有趣的主意,"大野有些被这个数字给吓住了,"但是光这么说并不能说明什么。此刻我们不要说有25亿,我们连5亿日元都没有,没有人会真正关注这么一个幻想的。我们需要更为现实一点……"中村急不可待地将他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一个不懂得制造乘用车的汽车制造商终有一天会撑不住的。大野先生,你想过这一点没有,你准备好了吗?因为你自己不是工程师,因此你可能对汽车并不熟悉,但是你肯定己经了解当今的世界汽车产业的钟摆是向哪个方向摇摆的吧。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以及半数以上的欧洲汽车公司所制造的乘用车己经占据了所有汽车市场的80%。不久以后,日本也会是这种情况。如果丰田还一门心思地制造卡车,那么,唉,光想到这一点我就不能忍受。"正当石田担任社长,公司开始重组的时候,公司收到了特殊订单要求生产大量的卡车,中村不得不日夜忙碌,领导工厂加紧完成这些订单。但是即使是在那时,中村也没有转变自己的想法,对制造乘用车的激情反而愈发高涨。"这个时候,丰田的卡车业务的确是蒸蒸日上,"他想,"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丰田必须尽快把制造乘用车作为自己的当务之急。不能做到这一点的汽车公司是没有未来的。"在英二听来,中村就像是喜一郎箴言的代言人。表面上,英二似乎没有太在意中村的说法,但是内心深处,他十分赞赏中村的想法。因此英二选择中村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家伙的经历和他在丰田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独特的个性和他多年来在汽车车身工厂所体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后者尤其受到英二的赏识。不久后,丰田开始推动小型汽车的开发,其初衷就是要做到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在运营方面,产能就变得至关重要了。通过制造卡车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丰田已经拥有了提高引擎和底盘产能的能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提高车身的产能,加快车身的生产自然需要对生产基地进行合理化调配,同时也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开始E对各种相关方面进行检修。但是在现实中,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意见就很少有重合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丰田,而且也发生在大多数的公司中。设计部门E多半是来自于学校的缺乏实际经验的大学生工程师,而生产部门都是一些老资格的工人,受到过多年工艺训练。来自工厂的最主要的抱怨就是那些由年轻工程设计师设计的技术图纸总是不能考虑到实际生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村战前在协力公司参与过设计,而在丰田则在车身工厂工作了很多年,再加上他的领导能力,绝对可以让他有效调停设计部门和工厂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研制将来要大规模投产的汽车是非常重要的。英二很清楚,要开始着手打造一部合适的乘用车,需要一位出色的指挥官,他能够有效地协调统帅炮兵、步兵和其他所有必需的团队,这也是他对中村寄予的厚望。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5 08:40:58

第9章 日本汽车的标准:丰田汽车车身工厂就坐落在Koromo工厂西边的角落,屋顶有一圈锯齿般的钢锯边。高高的屋顶下面的厂区内到处散放着镀铁材料,背靠背地堆满了大型金属切削刀具、车床车削和其他小型设备。不过,可能是其管理和控制有序,工厂并不显得十分拥挤凌乱。1月4日,工人们都回来上班了。那天早上整个工厂非常安静,似乎还沉浸在庆祝新年的氛围中。工厂助理主管中村贤哉,身穿一件黄绿色的制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正在静静地检查着所有的机器,准备第二天即将开始的全负荷运作。这时,一个外穿工作服,里面穿着白色的有领衬衫,系着领带的年轻工程师向他走来,并祝中村新年快乐。你可以从他们是否在工作服里穿着白色衬衫,是否会系上领带区分丰田的工人和工程师们。"中村先生,新年快乐,"这位年轻工程师说,"我盼望着今年能继续在你的领导下工作。""哦,好的,谢谢。"中村简短地回应,精力还集中在检测机器上。对中村不喜欢太多寒喧的个性,大家已经都非常了解了,因此这位工程师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每一年,中村的标志性形象就是一件普通的白色长袖衬衫外套和一件工作服。即使是在盛夏,他仍然穿着长袖衬衫。当被人们问到他是不是会觉得热的时候,他通常总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裸露在外的肌肤反而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一件白色的长袖衬衫可以反射更多的热量,所以这么穿反而会感到凉快。"打造一部完整的乘用享      i吃完了午餐,来到汽车车身工厂的管理层通常聚集的房间,中村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马上过来。"      ,一看弯弯斜斜横跨整张纸的虫爬过一般的字迹,中村就知道给他写这张纸条的是工程部门的主管丰田英二。中村开始向间隔车身工厂差不多有两条路的行政大楼前的那幢小楼小跑过去。小楼是厂区管理层驻地,供公司管理层对工程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由于工作要求,中村经常会和工程部门主管们进行密切的接触,因此他对此也没怎么多想,觉得可能是上司希望能够和他交换一下意见,看看汽车车身工厂在新的一年里应该怎么发展。一个是常务总管,一个是助理主管。尽管两个人的地位大相径庭,但是英二和中村都出生于1913年,年岁相当。而且两个人又都是工程师出身,因此中村觉得他和英二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他并没有因为地位上的差距而过于拘谨,总是愿意和英二探讨各种问题,交换各自的想法。来到房间后,中村发现英二和斋藤坐在远离办公桌的沙发上。"贤哉,"英二开门见山地说,"丰田终于决定开始研发完整的小型乘用车了。"一听到乘用车,中村立刻跳了起来,然后开始发出了一串连珠炮般的问题。英二倒是气定神闲地开始一一作答。等到问题差不多谈完的时候,英二提出了一个让中村未曾意料到的想法。"因此,贤哉,"他说,"我们准备让你来全盘负责从设计到生产这部新车的所有事项。你的职位是汽车发展部门的首席工程师。"对于英二的这番话,中村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制造一部汽车的整个过程包括由工程部门的设计组来为新车勾画技术规范,然后根据这一蓝图生产零部件,然后由汽车原型部门做出汽车原型。接着是试验部门来进行试车并对汽车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原型的质量,最终才可以正式投产。换句话说,由工程部门的各个分支来推动的汽车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成套系统。尽管中村所在的汽车车身工厂也雇佣了不少工程师,但它毕竟仍然是一个生产基地,隶属于公司内部一个与汽车设计毫无关联的部门。英二的建议就是要让一个来自于与汽车设计毫无关系的部门的主管来负责开发这部引领丰田未来的汽车。当然,这并不是说中村将会被调用到工程部门去,只不过是给他一个汽车发展部门首席工程师的名衔而己。丰田一直以来就有shusa1(即首席工程师)的职位。这么一个职位是专门留给那些与公司除生产流水线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的。但是,这一次,中村这个职位更多的是项目主管,这与过去所谓的shusa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些加入这个项目的人员将会抽调自各个部门。他们将会作为这个项目的成员来参与开发新车但同时仍需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这个开发项目的首席工程师,他需要充分调动来自各个部门的员工的积极性来共同协作为完成设定好的目标而努力。中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被任命来担当这个重任。被任命为首席工程师在接受这个首席工程师的任命之前,中村还需要和英二确定一些事情。例如,丰田希望能够推动开发乘用车的决心是否真的像他们宣称的那么大,还有公司现在决定开始这个项目,但是如果它不尽如人意,是否会马上抽身而不敢坚持下去。"丰田最大的股东(喜一郎)也同意推行这个项目?"中村鼓足了劲儿问英二。尽管当时喜一郎己经离开了丰田,所有有关丰田未来的重要事项都基本上基于英二和石田的意见,但是如果公司最大的股东喜一郎有所异议,那么任何计划都可能在最后一刻被推翻。尽管他们都百分百地确认喜一郎是不会反对公司开发乘用车的,但是在项目还没有正式开始施行之前对这一点有所保证会决定这个项目究竟应该怎么进行。"贤哉,"英二捕捉到了中村话里的担忧之情,笑着说,"别为这些小事担心。因为我们总是束手束脚只知道原地踏步,老板己经无法压制自己的怒气了。"中村想了一会儿但是仍然觉得还有些话没有说明白,"如果丰田打算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发乘用车,那么为何不是你,身为工程部门的主管来领导这个项目呢?"其实在这一点上,英二是很希望自己来领导这个项目,开发出一款能够让喜一郎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汽车来的。但是,一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更大的责任,英二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英二满怀激情地向中村解释这个项目对于丰田的重要性,结束了这次谈话,"贤哉,别那么紧张了。这可不像你了。如果真的遇到了麻烦,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这些话终于让中村放宽了心,他明白这一次他是可以完全信赖英二的。公司的Shusa系统还是有不少缺陷的,尤其是当首席工程师和直接卷入开发进程的工程部门意见相左的时候。而当时唯一拥有协调好开发团队权力的人就是工程部门总监梅原范治了,他当初是被喜一郎说服放弃了东北大学的副教授职务加入丰田的。而在另一方面,作为首席工程师,并不拥有这样的权力,而且因为他不是那些下属的直接主管,所以也不能进行直接管理。结果就是他无权对手下人发出任何命令。那些被招募进这个项目的员工并不一定得听从这位首席工程师的命令。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会给开发进程带来相当大的障碍。作为首席工程师,可能需要对开发这部汽车过程中从成本核算到利润计划以及市场的反馈等所有环节负责,因此他就不太可能完全把精力集中到真正的任务中去了。翻来覆去地想了很久,中村越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不怎么样的职务。不过等到他和英二深入地交谈后,他逐渐意识到英二所考虑的一切背后有着一个宏伟的计划。"英二确实是在认认真真地推行这个项目,"中村思忖,"回过头来想想,自从大老板离开丰田后,英二就开始负责所有与技术有关的事务。从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他就被赋予了指导公司所有事务的职责。像他那样的人可不会毫无章法地对手下人发号施令。他对一切都了如指掌,深知自己的决定对公司整体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许对于这个项目来说,英二才是真正的首席工程师,而我则是他的助手。不过即使是对我这样的一个助手,他也赋予了很多权力来推动一切。是时候我们大家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地大干一场了。"中村提出了所有他能想到的问题,英二和斋藤则一一地加以回答,当然前提是中村不会拒绝接受这一任命。等到心中的疑云一扫而清之后,按照他的个性,中村应该给出这样的回答:"我明白了。我接受这个任务。谢谢你们给我这么一次机会。"不过,他倒没有这么说,只是简单地问到:"那么我该从哪里着手呢?"英二回答道"我们现在初步决定先使用我们目前开发的1500CC引擎来制造一部符合小型汽车标准的大型乘用车。"
英二并没有给出一个需要开发的汽车的具体形象,其原因在于当时市场上对乘用车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于商用市场如出租车等。尽管在未来,毫无疑问的家庭用车的需求会急速上升,但是在当时很难推测究竟什么时候日本才会成为一个汽车大国,至于说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状态更是无从猜测。也因此,在开发一种新型汽车时,英二不愿意轻易地下一些结论从而妨碍到中村,他希望中村能够时刻关注到可能到来的汽车化时代的各种迹象,并且能够在思路上脱离常规。与英二和斋藤的会谈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几天后公司通过发布了一个公告正式宣布了对中村的任命:"任命中村贤哉为开发项目的工程师。"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这个职位的含意,因为那时还没有为这个项目设定专门的办公室,而且中村还在继续着自己日常的工作。市场研究的结果在开始全面的计划和设计之前,中村利用工作之余开始了最初的研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休息日拜访丰田的主要经销商和坐落在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的出租车公司。他和商人、销售员们还有汽车修理厂的员工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收集到了很多关于他们所喜爱的车子的信息。可以说,他所做的这一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市场研究。把自己原先对汽车的认识和期望先放在一边,基于那些未来可能会合作、购买以及修理他们生产的汽车的人们的意见,他对这部车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概念。这种做法与英二的理念非常一致,就是要把实际的现状、实际的场所以及实际的物体放在第一位。当时他意识到,他与之交流过的每一个人对于丰田准备独立开发完成的乘用车的努力可能带来的成果都寄予了厚望,也因此使得他收集到大量极为详尽的需求信息。最一开始,极大多数人都推崇美国风格的汽车。尽管当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逐步转向大型车,但是这些新车型尚未进口到日本来。再加上福特和通用汽车在战前就加快了在日本制造廉价车型的步伐,因此日本国内租赁汽车和出租车绝大多数是使用美国汽车。可以说在日本几乎所有的进口车都来自美国。即使是在战后,人们心目中的乘用车就等同于美国车的这个印象依然十分强烈。不过在谈及到汽车前悬架的规格时,大家的意见就开始不那么统一了。因为这些商用车通常每个月要跑上至少1万公里,所以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汽车能够足够结实稳固从而撑得住这样的重度使用。即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驾驶的质量,这些车仍然需要拥有坚硬的前悬架从而保证其持久耐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大家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独立悬架其实更为合理。随着中村的市场研究渐入佳境,他关于汽车的预想也逐渐清晰起来。这部车就是未来的"皇冠"车,丰田第一部大批量生产的乘用车。最终是这款车型成功推动丰田。为了延续其带来的好运,而规定所有的丰田汽车的名字都要以字母"C"开头,就像是后来开发的科罗娜(Corona)和卡罗拉(Corolla)。英二时刻关注着中村的一举一动,但是不久之后他开始不耐烦起来。1952年2月初,社长石田和英二说,"当喜一郎回到丰田之后,我会向他汇报你正在开发的新车型的概念,希望能够让他吃惊一下。"看来,如果喜一郎真的能够回来,那么英二就必须加速目前的开发进程。于是,英二在和工程部总监梅原商量之后,决定任命车身设计部的助理经理长谷川龙雄担任中村的助手。工程师长谷在当时已经是公司车身设计方面的关键人物,后来成为开发卡罗拉车型的首席设计师。神童长谷1939年从东京航空部毕业后,加入立川飞机制造公司,同时还兼任东京大学的讲师。27岁时他就被任命为研制日本拦截机的首席工程师,正是他研制的拦截机在战争期间击落了美国的B-29大型轰炸机。战后立川公司被禁止用公司的名义制造飞机,因此长谷就离开了立川。在1947年加入丰田后,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道路,从一个飞机制造工程师转身成为一个"汽车人"。在商业世界里,公司对于任何人的任命的通告都是最终的决定。但是对于一个决定了公司未来命运的项目来说,合理的人员配备是至关重要的。就算这一任命的初衷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如果长谷不能和首席工程师中村并肩战斗,那么整个项目就可能会偏离正轨,面临危险。这正是英二最担心的事情。长谷和中村的个性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当年在劳工纠纷事件中,中村大胆地悍然对抗整个工会,而当时的长谷则代表整个工程部们员工纠纷解决委员会和公司面对面抗争,坚持宁可接受降薪也不愿意支持裁减员工。在正式宣布长谷的任命之前,英二把中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贤哉,"他说,"我想任命车身设计部的长谷做你的助理。我知道你们两个个性不同,但是……""个性与工作就不应该混同起来,先生,"中村回应,"如果你能够让长谷来帮我,那就太好了,这可以加速我们的开发进程。""长谷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因此设计部门可能会不同意这次任命。公司任命一个员工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因为这次任命让他们有些不满的话,那就适得其反了。因此在我宣布任命命令前,如果可以的话,你能不能先和长谷的直接上司谈一下。"正如他们所预料到的那样,设计部门的主管竭力反对让长谷加入这个项目团队。看起来对长谷的任命就将变成过去时,一时半会儿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挽救这个局面,向来不愿意轻易向别人鞠躬低头的中村以一种少有的谦卑对着这位比他年轻的设计部门主管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知道你手头也很忙,"他说,"但是请无论如何答应这件事吧。"看到中村这么低三下四地恳求别人,英二终于开始插手了。"贤哉这个丰田最骄傲的家伙也开始向他人低头了,"他对设计总监说,"还是同意长谷加入这个项目的开发团队吧。”第二天,长谷的工作有了变化,加入了汽车车身工厂与中村一起工作。在宣布了自己工作职责的细节后,中村给长谷设定了非常明确的指令。"你是汽车车身方面的专家,"他说,"请你整理一下你自己的想法来看看我们的这个新车型究竟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风格开发。"1952年3月的时候,中村发现喜一郎将会回到丰田引领新款乘用车的开发工作,他顿时欣喜若狂。3月中旬,喜一郎在时隔两年后第一次以一种凯旋的姿态回到Koromo工厂。正当中村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向他汇报一下自己被任命为新车开发首席工程师的消息的时候,喜一郎突然出现在汽车车身工厂。也许因为他早就从英二那里得知这个项目己经开始实施的消息,他走进来的时候显得格外开心。"当我听说是你担任这个项目的首席工程师的时候,我特别赞赏英二对人的判断能力,"喜一郎对中村说,"我还记得很久以前你就说过,一个不能开发优异的乘用车的企业不能称得上是一个汽车制造商。说到小型车,我还是很有一些想法的。喜一郎与他的这番个人谈话让中村喜出望外。但是中村的极度快乐延续了不到一周,就因为喜一郎的突然离世而变成了一场短暂的梦幻。-打造一部设计出众的汽车英二一直认为喜一郎最终会回到公司重新担任社长,也正是基于这个假设,他任命中村来担任开发首席工程师。要设计出新车概念,然后进行细节设计,直到生产一部试验用车,经过完整的耐用性测试,最终进入批量生产,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就算喜一郎重新回来担任社长,来自公司运营各方面的压力仍然使得由他来直.接管理新车开发变得不那么现实。但是即使他不能直接管理这个项目,他的每一次:.到场仍然能够极大地鼓舞工程师们的士气。英二在自己的盘算中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但是喜一郎的突然离去却使一切详尽的规划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再回头了。在参加完东京和名古屋的喜一郎葬礼后回到工厂,英二将中村和长谷喊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老板离开了我们,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我们会放慢开发新车型的脚步,"他说,"一切会按原计划进行。"中村加快了他的市场研究步伐。结合经销商和出租公司的意见,他首先决定这个乘用车应该能够被用来作为出租车和租赁用车。•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当初铺设的时候就对运输和通行带来不便,再加上许多主要道路甚至都没有专门铺设过。因此,要能够承受得住这种粗糙的路面对于汽车来说是必须的先决要求。正因如此,直到那时,丰田所制造的出租车通常来说,外表己经很像乘用车,但是内部结构仍然还是卡车,其只是在卡车的框架上罩上了一层汽车的外表而己。但是使用卡车的框架,就使得重心上移,也就使得车身会不够稳定。更严重的是,这种车型内部显得非常狭窄,乘坐者会感到极不舒服。中村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开发一种坚固的汽车,在承受糟糕的路面情况的同时还能避免这些问题。在考虑究竟应该使用哪一种机械结构来提升乘驾质量和操控性之前,他还需要精心推敲该款车型的风格。只有将这点考虑清楚才能展示出这款车的形象。一直以来困惑中村良久的就是他和喜一郎关于这款车的概念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别,慢慢地,这种困惑开始有所缓解。喜一郎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在给普通大众制造一辆乘用车时,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它的性能和功用。丰田销售公司的神谷正太郎一直喜欢用经销商的眼光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丰田旗下己经有SF车型也就是Toyopet.这一款是专门用来主打出租市场的。但是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一款为个人驾驶者量身定制的小型轿车,需要强调其功能。"喜一郎和神谷都预想到了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汽车,但是他们的愿景是不那么现实的。中村对于这款即将开发的车型与喜一郎和神谷所设想过的截然不同。"这部车必须体现出一种代表时尚潮流的优雅气质,"这就是中村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最终完成这个任务,我希望能够开发出这样一款车,它的风格非常时尚,完全可以成为日本车的标杆。当然,这种风格需要由其高性能来支撑。因此,我们可能在车子外形风格上应该更多地仿效欧洲车而不是美国车。"制造出一部有风格的汽车是中村自己的理念。一部车外表不够抢眼,即使配备了很多特性还有其他一些机械结构,大家仍需要设计者给出很多的解释。但是如果一部车能够给大家留下第一眼好印象,同时又配备了适当的特性,那么就不需要再多加解释,也容易推销。当中村向英二袒露他的新车概念将会与喜一郎的有所不同的时候,英二表达了他对中村的信任。"大老板预见的是一部普通人的汽车,因此他一直强调的是最为关键的特性。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让丰回去制造这样一部汽车可能为时过早。我们所设计的新车,正如你所说的那样,首先应该成为日本汽车的标杆。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让自己误入歧途,按你自己的理想规格来给我们展示这部新车。"经历长时期的热烈争论之后,项目团队在6个基本设计原则方面达成了共识:(1)美国风格但略带一些轻松的运动型感觉:(2)在小型车的规格范围内尽可能把车身做大,因此看上去不那么局促:(3)超群的操控感和舒适的乘坐感:(4)价格低廉,可以用来做出租车:(5)车身坚实可以承受糟糕的路况:(6)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光从这个结果来看,这个项目团队所做的似乎不过就是在给一部理想的新车的特性进行编号而己。但是,除了第一个原则之外,关于这部新车款的所有预想基本1上与中村自己的想法相同。中村在开始着手细节设计之前对这部车型的想法就是-f部乘坐舒适,即使在糟糕的路面上也不会摇摆更不会散架的汽车。考虑到日本的道路现状和生活水准相对较低,那些对美国汽车研究颇深的设计师们也意识到个头越来越大的美国车可能的确不适合日本市场。但是,尽管如此,项目团队仍然把这一点加入了这张原则名单中去。他们实在无法摆脱美国汽车在他们心中烙下的生机勃勃的印象。

在路上 发表于 2012-3-25 08:57:38

第十章 丰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谈到丰田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对自给自足的不断追求。举例说,最近几年,有不少日本大型企业开始采纳外部延请的董事系统。这背后的理念在于大家认为要保证公司价值持续提升,能够做到从外部来进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同时,即使现在,丰田仍然坚持使用从内部提拔董事。因为他们坚信只有那些来自于公司内部的人才能既懂得丰田训诫中设定的丰田管理信条,同时还知道如何实际地运用。本田在坚守其董事必须来自于公司内部方面与丰田如出一辙。丰田的高层管理队伍一向喜欢使用jikotei kanketsu的说法(全过程无失误,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遗留任何有缺陷的产品。)。简单地说,jikotei kanketsu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包括开发、生产、销售等等,每一个部门需要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留到其他部门去。这乍看有点像本位主义但是其潜在的核心就是人们并不熟知的丰田的智慧,也就是它那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积累和不成文的企业实践的整合。借用丰田现任社长渡边捷昭的说法,"为了确保jikotei kanketsu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行,上游的所有人必须尽自己所能,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同时,你们还必须确保下游的人们能够完全明白你们的工作过程。如果你们不能把上下游以及左右端的进程加以紧密结合,你们自己的阶段性工作也不可能得以顺利完成。"所谓的紧密合作不仅仅包括要能够明了自己这一端可能会在哪些领域出现问题,同时还包括需要了解他人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渡边关于一个稳固的通过包括来自于生产基地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员工进行自我监测和平衡的系统,显然是远离采用外来董事进行监督的系统。在前任社长奥田硕尚在位的时候,他曾经在一次新年致辞中用了这么一个说法:"打倒丰田!"。这个说法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当丰田经营业绩良好的时候,那些竞争对手就会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功之道并且亦步亦趋地进行效仿,因此奥田希望丰田的员工们能够在工作中把自己想象成是竞争对手的员工来考虑如何能超越丰田。奥田还喜欢用"丰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来警示手下的员工。这句话乍听上去与"打倒丰田"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它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如今丰田正在努力朝着世界领先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前进,它的对手已经不再是通用公司之流的汽车制造商或者是贸易摩擦,它最大的对手就是自满和狂妄。在日本丰田雇佣了将近65000名固定员工,加上短期雇员和合同雇员,总共有8万人在为丰田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丰田挤垮了那些国际汽车制造商从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丰田公司"之后才加入这个公司的。对于一个组织,尤其是一个企业来说,等待它们的最大的陷阱就在于,企业一旦赢得了巨额的利润,它的员工们就开始变得志得意满,开始放松警惕,享受起胜利的果实。这不是危言耸听,在2006年年底,一幢摩天大楼在名古屋站对面拔地而起:现在丰田总部的所有运转就是集中在名古屋中心。这幢大楼所在的区域原先坐落的是前任社长石田退三的社长办公室所在的小楼。如今有些呆在名古屋的人甚至说"如果你不是丰田人,那你还不如别做人的好",以此暗指丰田就如同日本封建时代盘踞在京都的平家家族。那么如果丰田的员工真的开始沾沾自喜无所事事的话,一切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奥田在"丰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中提到的第二个丰田其实暗指的就是丰田员工的自负心态。换句话说,公司内部隐藏着的敌人以及这种由于公司地位愈见稳固而造成的傲慢狂妄,已经在名古屋有所遁形。这也就是为什么奥田谆谆叮咛手下员工要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的真正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公司所处的境遇,尽管令他人艳羡但也时时充满了陷阱,使公司的主管们需要高呼"打倒丰田"以及"丰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事实上,不管公司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奥田总是不断地用这两句话来提醒大家,因为他深知当一个公司不断成长成为一个巨人的时候,骄傲和狂妄就会随之而来。设下陷阱,最终将公司诱入绝境。丰田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大家熟知的丰田同样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让丰田能够在这场竞赛中最终问鼎的引擎,应该就是采用日本技术研制开发的小型乘用车皇冠所用的引擎。1952年,当公司开始研制这一车型时,日本的汽车技术水准比起欧洲和美国起码落后了十多年。当时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日产开始和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而五十铃则与英国的鲁特斯汽车以及日野与法国的雷诺都开始了合作。直到离世之前,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仍然在为和福特之间的合作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是公司当时的社长石田和公司工程部门主管英二则开始决定自行研制生产。《丰田20年历史》一书描写了当时做出这一决定的真实情况,将其归因于丰田试图"通过再次向世人证明公司从丰田佐吉时代继承下来的独立自主的传统精神从而获得长期的永续的发展"。在《丰田30年历史》中,这一解释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我们公司内部的工程师们对于汽车技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信和热情。这个时候正好是这些充满了无比自信的工程师们准备不再与外国公司合作,大胆地决定要延续从丰田佐吉时代所展示的日本创新精神,开辟一条在外人看来更为艰难的道路。"尽管这两种说法都一致地体现了公司的历史发展,但是它们也不过就是对公司历史常规的一种事后解释而已。即使那个时刻的丰田确实能够采用日本技术研发乘用车,但是公司本身是否有足够的自信来独立开发一部足以与外国公司抗衡的乘用车,这一点仍然值得商榷。事实上,不是石田而是英二一个人决定要走独立开发的道路而不是与外国公司合作。在劳工纠纷逐渐平息之后,丰田内部赞成独立开发的仍然是少数派。而赞成与外国公司联盟的员工绝大多数都隶属于工会,他们甚至在双方的谈判中提出,"独立开发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原话是这样的,"如果那些和国外公司合作的公司如日产抢在我们前头,那么我们丰田也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了。不管怎么说,丰田目前拥有的技术水平是不足以开发一部能够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汽车的。"
英二对于这种公司内部自轻自贱的看法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是他仍然一往无前地决定要进行自主开发。      1957年10月,MITI公布了它们关于与国外公司合作的基本政策,不少外国公司争相要和丰田结盟。其中表现得最为积极的就是大众汽车。大众的招牌汽车甲壳虫,是菲尔德纳•保时捷博士在1933年二战尚未爆发之前基于希特勒的要求而研制开发出来的。该车在1938年上市,不久就成为真正属于德国人民的汽车。保时捷博士是咨询公司Dr.Ing.h.c.F.PorscheGmbH,Konstruktionen und Beratungen fur .Motoren und fahrzeugbau的创始人,这个公司就是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司的前身。甲壳虫不仅仅在欧洲,同时也在美国乃至世界任何地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50年8月,该车的生产量已经累积超过了100万辆,到1952年,大众车在全球各地的销量已经达到38万辆。很多人认为,假以时日,甲壳虫就将超过福特T型车,一跃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汽车。大众看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人选。英二也不是完全没有想过在进行自主开发的同时和外国公司进行一些合作,但是在两家公司还没有坐到谈判桌前,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当时,丰田关于使用在小型汽车上的R型引擎的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使用该款引擎的皇冠乘用车的开发工作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它的设计概念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找不到足够的工程师加入到开发部门中来,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己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此在自主开发已经行进到一半的时候加入一个新的外国技资项目实在是不够高效的做法。英二还需要考虑到这么做,会让那些由中村领导的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们的士气受到打击因而带来更大的风险。在进行了全盘考量之后,英二最终下了决心。他拒绝了和国外公司的合作,这也等于是掐断了自己的退路。.一方面,是喜一郎孜孜以求希望能够和福特一起合作,而在另一方面英二决定要靠自己的力量。这两个对开发新车截然不同的理念应该归咎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一个是公司的创始人,另一个则继承了创始人的最终遗愿。在喜一郎的引退和再度出山之间有两年的空隙。由于他没有能够亲眼目睹Koromo工厂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所取得的进步,他总是以为要让丰田凭自己的力量与欧洲和美国汽车制造商抗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才需要与福特进行联盟。另一方面,英二曾经受到过福特的培训,他清楚地意识到福特所做的一切,丰田都能做到,这一点赋予了他高度的自信心,促使他投入全副身心要加速丰田工厂的现代化进程。他和喜一郎交换过这个想法,同时假设一旦喜一郎回到丰田,他们就可以一起工作来自主开发乘用车,因此开始推动这个开发项目。在这个项目开始整整一年的时候,石田在1953年1月的社长新年致辞中正式宣布,丰田将要自主开发一部乘用车。他说:"日本的汽车产业如今已经分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那些为国外汽车集团军打开了日本本土大门的汽车制造商团体,另一个就是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土阵营的汽车制造商们。我们公司选择用自己的技术来制造本土汽车的道路,这是符合公司创立时的原则的。我们大胆地选择了这条崎岖的艰难的道路,不是想说要开发一部日本汽车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场考验。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经受住这次磨难,那么就能够为丰田的未来锻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承诺。也因此,我请求大家要时刻关注我们可能面临的各种艰难困苦,合作无间,齐心协力,大力推进使得日本的汽车行业成为现实。"其实在公司内部,丰田正在开发一部新的乘用车早就己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不过,石田担心员工听了会不适当地兴奋,总是不怎么敢公开宣布这个消息。直到一年后,当他自己也确信这个项目正在走向正轨的时候,他才最终向大家正式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在石田宣布完之后,英二立刻在双方谈判中向工会提出了这个议题,坦诚地解释了他为何选择自主开发的缘由。"尽管我们现在决定要利用本土技术来开发这部新车,"他说,"也许仍然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不得不需要寻求外国公司的联盟。但是,即使我们真的落到了这种境地,如果我们不能挖掘出我们所有的能力并且拥有一些自己的技术的话,我们在合作时就无法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相反,如果不拥有我们自己的技术,丰田就可能被迫和他人联盟从而造成我们完全成为他人的附庸。我们的工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工程师们正在全力以赴,不让这种情况发生。"1952年6月,这部新车型的第一版外形露面了,这时喜一郎己经离开了人世。最后为了让新车带上一些美国汽车的感觉,在车身上加上了尾翼,这一最终版外形一出现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当时的人们对汽车的椭圆形设计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因此这种特定的设计元素使得车子外形足够维持7年不落伍。从1952年底到1953年初,设计进程进入了最高潮,项目团队放弃了新年休假,没日没夜地工作着。1953年8月,在中村被任命为首席工程师整整20个月后,概念车1号最终完成。整个车身是由一整块钢板打制而成的。当然,只是推出一部概念车并不值得大家大肆庆祝,但是英二却是感慨万分,对着概念车说,"我真希望老板和利三郎能够亲眼看到你。作为生产基地主管的中村却没有因此忘乎所以。他更担心的是这个概念车究竟能不能行驶,如果可以,又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后面他将面临的是一系列几乎会让人窒息的担忧。因为没有一部车在刚刚落地之后就能够一帆风顺的。事实上,所谓的概念车,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是一个缺陷的集成体而己。把公共路面作为试车场地
E概念车1号是专门设计出来看看它是否能行驶的。接着就是推出了概念车2号和3号,它们需要经历耐力测试,由来自原型车部门的测试驾驶员来进行试车,同时还需要由设计部门的成员来进行工程方面的测试。1954年5月,大家焦急等待了很久的概念车2号终于准备好接受2万公里的试车了。现如今,许多公司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包括各种可能遇到的路面情况的道路以供新车避开众人的注意进行测试。另外,在日本的北海道和美国亚利桑那州也建造了高速试车道路,便于新车在寒冷和酷热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但是当时,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们都没有自己的试车场地。本田当时不过就是一个摩托车制造商,在测试时则是利用了荒川大堤。丰田在自己的厂房里有一段小型的试车路面,但是并不能用来作为正式的试车场所。他们当时也找不到其他办法,于是就申请了一张只供试车用的汽车号牌,然后把车开到了公共路面上去。当时市区内只有主要道路才铺设了沥青,很多路都是土路。有些路高低起伏得厉害,以至于汽车开着开着就会被高速抛向半空。总之,日本到处都是这种简陋的路面。但是,以结果来看,为了承受这种恶劣的路面打造出来的汽车后来反而成为丰田的最大优势。试车进行了将近一年。尽管中村早在战前就进入了汽车行业,但是直到他开始负责这个开发项目,他才申请到了自己的驾照。一直以来,他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汽车公司,但是家用的时代仍然离他非常遥远。速度测试是用来确保汽车是否能够达到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棘手的问题。当时并没有场地是特地用来测试速度的,因此团队仍然需要利用公共路面。这就需要一条很长的笔直的道路。幸运的是,正好有一条长达5公里的道路邻近公司总部,可以用来进行速度测试。所有人都知道在公共道路上开到100公里/小时是要拿超速罚单的。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当时路边恰好设有一个警察岗亭,中村亲自去岗亭和警察解释他们要做什么,但是警察需要遵守自己的职责,是不能公开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的。不过警察倒不像人们平常想象的那么铁石心肠。有不少警察的兄弟姐妹或者亲戚是丰田的员工,因此他们总是能够事先知道一点公司的消息。所以警察们私下给丰田一些非正式的曲线救国式的建议:"很有可能你们在试车的时候,正好附近没有什么警察在执勤。不过如果你们搞出些事故的话,我们还是会及时赶来的。"丰田最终决定,在进行试车时,他们会格外小心,在该条道路两端以及附近交叉路口的汽车都停下来的时候,公司员工会跟那些人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被迫停下车的驾驶员们无比震惊地亲眼目睹了一部概念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奔而去。如果放到现在,这等于就是在公共路面上进行F1比赛。不久全镇的人们都开始议论纷纷,然后有很多从别人那里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成群的旁观者们开始偷偷地出现在试车现场。1953年10月,对概念车2号的测试进入尾声,公司开始开发后来被称为是"Toyopet大师"的汽车。公司设计部门的主管鼓田东三被任命为开发这一款车的首席工程师。与对各种新事物都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中村不同的是,藏田是一个喜欢深入研究一件事物并且对此不断进行完善的人。在皇冠这部攸关公司前途的汽车的开发尚未彻底完成之前,丰田又开始推动开发另一辆车,使用的是与皇冠相同的引擎,车子大小也相似,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将皇冠的前轴改为前独立悬架,但是出租车行业对这种悬架有着自己的保留意见。经销商们也有同样的顾虑。他们都担心这种车的耐用性。他们指出日本汽车制造商过去从来就没有使用过独立悬架,这一想法有它的一定道理。中村针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各种调整,包括在汽车上安装了比美国汽车使用好要宽的悬架臂和弹簧,使其排量达到皇冠车的2倍,但是光靠这一点仍然没能说服这些经销商。丰田的决策过程总的来说是偏谨慎的,因此公司曾经被人们嘲笑是"跨过石桥前先敲击一下石桥",尽管英二对中村有着绝对的信任,但是他仍然决定开发另一款使用刚性悬挂装置的车型,这种装置从本质上是对传统悬挂的延展,从而使之成为一旦皇冠不能成功的保险措施之一。这才有了"大师"这回事。公司计划通过一年9个月后让"大师"投产上市,这个时间正好与皇冠相同。因为整个开发时间受到了限制,大师就不得不采用那些最初为皇冠开发的零部件,包括汽车传动、齿轮、离合器和制动器,只要是用得上的都拿来先用上。零部件共用不仅缩短了开发时间,同样也节省了生产成本。1954年1月,在项目开始实施的4个月后,大师概念车1号的底盘设计完工。尽管这部车的确借用了皇冠的不少零部件,但是从设计到原型花了不到4个月时间,这的确已经是不同寻!常的效率了。皇冠的外形设计得让人一眼就能和美国车联系起来,实物看起来甚至比图纸上还要庞大,而大师则与之不同,其外形相当纤细,非常接近欧洲设计风格。丰田宣称,该车车顶就像传统的乘用车一样厚重结实,还有着高高的天窗密封条。相反,该车的车篷很低,车尾没有尾翼,因此车子的前后有着很好的平衡感。但是,因为其架构与卡车所用的相似,因此其驾乘的舒适感是不能与皇冠同日而语的。最后,丰田决定让大师用于出租车行业,而皇冠则定位为家庭用车。皇冠终于面世了随着每一个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1954年7月,皇冠的生产制图完成,到了9月,第一批产品终于下线了。不过在同时并没有终止其他概念车的制造过程。因为尽管下线的产品己经开始投入市场,中村内心深处仍然隐隐担心,怕它们不能经E受实际的考验。因此在当年12月,他决定从生产线上随机挑选一辆汽车来和概念车16号同时进行一次1万公里的试车,当时所选中的是全线生产过程中下线的第22辆车。中村自己确信不管路面情况如何糟糕,这两辆车都不会在试车中出现任何问题。现在的关键是他们的实际表现,以及一辆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汽车是否能够与概念车一样表现良好。尽管结果并不能让中村完全满意,但是中村最终决定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新车上市后,大量的订单如潮水一般涌入丰田,不仅仅是来自于经销商,还来自于那些车迷们,他们急不可待地希望能够先人一步地乘坐丰田的新车,而且特别希望有可能的话自己也能感受一下第一批生产的汽车。其实,不管是普通的消费者还是疯狂的车迷,大家都很清楚这第一批汽车通常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很多丰田的忠实粉丝希望能够以此提供一些道义上的支持。因为如果他们购买到的汽车确实有一些问题,那么他们很高兴能够亲自通知丰田,告诉他们应该进行哪些改进。说到底,丰田宁可使用日本技术来开发汽车的策略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石田和英二己经快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从公司管理层来说,他们需要加快速度向世人宣告皇冠这部完全依赖本土技术的乘用车终于准备好了。1955年1月1日上午8:30。传统的在葆光神社进行的预祝公司未来昌盛的祭奠仪式刚刚结束,所有参加这一仪式的管理人员没有像往常那样聚集在运动馆,而是一起来到了汽车装配工厂。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还有,所有的管理人员都穿上了礼服。在装配工厂的中心己经搭起了一个低矮的平台,平台上面,皇冠车和大师车并排而列。车顶上是一圈拱形的鲜花。按照计划好的时间,两辆车开始发动。己经被提拔为高级董事总经理的英二紧紧地握住皇冠的方向盘,董事总经理斋藤则驾驶着大师车。两辆车如同醒过来了一样开始缓缓启动,等候在工厂出口的参与了这个项目的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当英二从皇冠里走出来和石田双手紧握的时候,人们的欢呼声变得更加激动。就在这一庆祝仪式上,人们并没有看到中村的身影;他正在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他从来就不喜欢这种场合。事实上,人们都知道,穿上制服系上领带是让中村最为头疼的事情,因此似乎也没有人会真的希望看到中村穿着礼服出现在这个庆祝仪式上。英二自己也曾承认,中村实在是"一个非常古怪的家伙",因此对这位首席工程师的缺席也到不介意。他深知中村从来就不是那种喜欢追逐聚光灯的人。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丰田领导者 2010-6,PDF清晰版,喜欢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