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每日保证用量数量准确:公司应该建立有效的需求预测流程(业界一般称为SIOP:Sales, Inventory and Operation Plan,或PSI:Production, Sales and Inventory),听起来预测是建立推动MRP系统的基础,实际不然。优秀企业每月更新12个月滚动预测,然后每1-3个月更新日用量信息,建议建立部件计划基础数据的数据库(业界一般称为PFEP数据库:Plan For Every Part)
2)供应商周期数据的准确性:采购部门一般会得到供应商的承诺周期,然后我们就把它作为计算的依据,这样很危险。建议收集每一个供应商交付的实际周期时间,至少每3个月更新公式所用的周期数据,这样就和实际的数据一致了,当然我们的目的是让供应商的周期逐渐缩短,如果这样,及时更新供应商交付周期的数据有利于我们控制库存。但是实际上往往很不幸,供应商交付绩效比较差,中国不缺敢于承诺(或称之为敢于吹牛)的供应商,但是真正履行诺言而且行为一致性很好的供应商就比较少了,这一点和印度的供应商有一拼(呵呵,玩笑了,我们至少比专业吹牛的印度同行好一些)。SQE(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需要不仅仅关注部件的交付质量,还要把供应商的准时交付绩效的跟踪和提高放在自己的职责里)
3)安全库存:这是最黑暗的部分,说实话,我也头痛(呵呵)。你们公司之所以乘以一个系数,也是为了消除各种波动产生的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需求突然波动,尤其是剧烈上升(Spikes);供应商交付质量差或者供应商交付延迟等等。
- 建议1:收集所有历史交付信息,以时间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应该是正态分布的(如果不是可以用Johnson转换变成正态数据),然后设定安全度,如果希望是90%的波动情况都可以通过安全库存来保护我们不至于缺料,就用2个Sigma来计算安全库存系数,如果希望是99%,那就是3个Sigma(注:这里的Sigma值得是短期Sigma),当然,安全库存就多些,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展开聊了。
- 建议2:上面的方法比较2,因为需要大量数据(不然统计上没有意义),而且还要足够的统计知识(和软件,比如MiniTab)。这个有点儿难。我们可以从容易的入手。建议初始安全库存设定是0.5-1倍的(Lead-Time x Daily Usage),如果历史波动大,就设高点儿,如果历史绩效好,就设低点儿。你们的公式安全库存系数折算后应该是0.3-0.5倍于(Lead-Time x Daily Usage)。说明你们的供应商绩效还不错,这的鼓励。但是刚开始设多一点儿安全,所以叫安全库存,在刚开始太注重库存控制,有时候有点儿危险,你们自己考虑。
基本聊完了,上面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基本上我写成这样我老妈也能懂了(除了统计那部分),玩笑。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我们人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建议是:
1)建立信息沟通展示板,以下信息需要张贴:
a) 物料计划的未来12个月的持续改进战略和计划(可以采用丰田的A3战略报告,参考书:A3 Thinking)
b) 建立物料达到的小时计划和实际追踪系统,手工更新,一旦有完达到或者来料质量问题,驱动每小时的临时措施
c) 建立每日的绩效追踪,KPI不要太多,建议4个就好,分别是安全(无Near Miss);质量(来料质量PPM);交付(供应商看板Past Due 数量),效率(自己定义吧,可以是计划员和库房人员单位时间处理的任务数量)
d) 每日绩效未达到目标,要做趋势图,然后柏拉图分析,然后5-Why分析找到根本原因,驱动应对措施和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这些需要手工更新。
e) 管理人员评估,审核后需要签字确认
2)建立问题升级机制,问题30分钟解决不了,主管到现场解决;60分钟解决不了,经理到现场解决,120分钟厂长到现场。当然,你希望每个间隔更短,比如15/30/60,我大力支持。
3)建立在信息沟通展示板前的每日晨会机制,主管和经理都需要参加。10分钟搞定。
4)建立管理层(厂长和经理)现场巡视机制(Gemba Walk),为管理层设计检查单,然后每日巡视后把找到的问题向大家沟通,然后一起寻求解决方案,并更新到信息沟通展示板上。
这些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