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的开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定义标准,并将标准文件化;第二个阶段要让操作者执行标准,并对执行的过程及标准进行评审与管理;第三个阶段要消除浪费,不合理的习惯和差异,通俗的讲就是“改善”,通过改善建立新的标准,再将标准文件化;然后回到第二阶段,循环往复。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来检查生产运作的实际状态,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标准文件化即SDCA标准循环,改善即PDCA循环,两个循环相互交叠,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大循环系统,才能发挥出标准化作业的作用,帮助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不可将两个循环孤立看待,更不能简单的认为标准化作业就只是标准文件化SDCA。
PDCA改善循环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SDCA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理清了以上的关系后,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化作业开展的关键在于第二与第三个阶段的循环,也就是SDCA与PDCA之间的循环。在第二个阶段中,让操作者执行标准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那么如何能让操作者很好的去执行标准呢?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按照通常的思维逻辑,在很好的执行前,肯定需要先做好充足的、有效果的培训工作,要让执行者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在经验交流分享会上,太仓中集就班组长如何开展有效的培训作了他们培训工作开展的分享,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当操作者能够养成习惯,按照标准很好的执行的时候,我们就基本上找到了可以衡量实际作业的标准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再通过作业观察,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与标准尺子不符合的问题点,这些问题点就是改善的来源,是生产现场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原标准设计的问题?是操作者作业手法的问题?还是有手边化浪费的问题?等等。我们就可以通过作业分析以及标准化作业的改善工具与方法进行PDCA的改善循环,消除浪费,解决问题来将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但是,企业在开展改善活动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推进前期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像提速的跑车,加速提档,动力十足,往往在需要改善落地的时候就突然降档减速,动力不足。如何让改善活动有效的运转起来?又是一个标准化作业管理的大课题。南通罐箱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创新了几个改善活动有效运转的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与思考:
综上,在标准化作业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的生产实际状态进行标准的定义与梳理,实行第一轮的SDCA标准化循环后,再通过有效的培训、有效的执行与有效的PDCA改善循环三个重要方面的工作或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不断提升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标准化,不断完善新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标准化作业的作用,创造巨大的成效。
标准的建立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标准化作业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积累向上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毅力,更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切忌急功近利,浮于形式,自欺欺人。
整理标准化作业推进经验交流分享会相关要点,以及个人浅显认识,共享之。预祝大家在培训、执行与改善三个重要方面能够有更多好的创新方法,更多好的活动开展,更有成效的突破共同借鉴分享。在学习运用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