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流水线生产方式与工业工程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14-9-14 22:05
标题: 流水线生产方式与工业工程

    亨利·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试验,恰好得到此前不久产生、并且当时迅速发展出来的科学管理的支持。19世纪末,美国人弗里德里克·泰勒进行了关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系列研究。在最著名的试验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生铁实验”中,泰勒及其助手们卡着秒表,运用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的原理,结合计件工资制、刺激性工资率、工具改进等,使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约4倍。


  泰勒的助手及追随者们为提高生产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创了工作分析、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许多有效的方法工具,一些追随者如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思夫妇等在工业管理历史上都非常有影响。亨利·甘特发明的“甘特图”至今在项目管理等领域里得到广泛使用。

  

  福特的工厂里大量地进行着生产效率改进的试验研究,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是泰勒及其追随者们开创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福特汽车公司得到了极大的成功。前面提过,福特认为人的智力、技能有差异,不同技能的人应做不同的工作,那些没有技能或低技能的人被派到流水线上从事较简单的操作,而高技能的人呢?相当一部分正从事着泰勒式的研究,他们在福特公司的职位是“工艺工程师”。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进行了无数细致的工作,以解决流水线装配工作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工序分解、顺序安排和适当组合更合理,分解后的工序工人应该如何操作才更有效率等。


  福特在谈到流水线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成功说:“绝不要以为所有的一切做起来会象听起来那么快,流水线传动的速度是通过细致的试验而得出来的。”

  

  流水线生产方式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很重要的是两个原因:第一,通过分工使得工人的工作专业化了,正如亚当·斯密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国冨论》中指出的那样,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熟练程度进而导致效率的提高;第二,流水线生产方式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很低,恰恰符合当时的社会劳动力供给状况。第一点原因是流水线方式能提高效率的基本原因,但我认为,对于第二点原因更值得强调。


  福特汽车试验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时候是20世纪初,此时的社会教育水平还很低,绝大多数劳动者都想福特所说的那样,只有体力,而缺少技术。这些人需要工作、需要吃饭,而当时的工厂需要的是技术好的人,例如高水平的机械师,这是显著的矛盾。就福特汽车公司而言,当时面临的劳动力供给一部分是教育程度低的美国人,还有相当部分是外国人(移民),不仅教育程度低,而且连英语都讲不好,在福特的工厂里,大约讲着50种左右不同的语言。高度分工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恰恰不介意这些人的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弱势,甚至工作中也不怎么需要沟通,最合适这些体力上正常的人。所以,流水线生产方式一下子解决了工厂对人的需要和人对工作的需要,非常适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很快引起世界的关注,流水线生产方式迅速流行,亨利·福特本人及福特汽车公司也并不想隐藏什么秘密,反而公开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厂管理者们到福特的工厂里参观。当时全世界都面临着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面临的难题,那就是旧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造成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很多国家的工业也是刚刚起步,在人才和管理方面都毫无经验,福特刚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所以,流水线生方式开始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需要补充的是,泰勒开创了“科学管理”,也被认为现代管理的起源,在泰勒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管理作为一门专门学问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产生出很多分支,到今天已经非常丰富了。在大学商学院里,以MBA为代表的管理者及未来管理者们热衷于学习通用管理以及战略、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学科课程,崇拜彼得·德鲁克、迈克·波特、菲利普·科特勒·等大师,很少有人愿意学习生产的管理。彼得·德鲁克也被尊以极高地位,一种评价是“在彼得·德鲁克之前,并不存在真正的管理学”,这作为对德鲁克的恭维是合适的,但是作为对管理学历史的研究却显然不合适。


  所幸的是,在MBA及通用管理课程流行的同时,以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工业管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而成为一门工程学科——工业工程,这是一门兼具制造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特点的学科,从事这一专业的人被称为“工业工程师”,象福特工厂里的“工艺工程师”那样,工业工程师的职责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是美国工程院认可的七类工程师中的一种。


  在美国、日本企业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企业中,工业工程都非常受重视,普遍配备了工业工程师。在中国,工业工程专业也在90年代初在一些大学里开设,同济大学中国制造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


  流水线生产具体如何运作?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工程问题。


  实际运作中首先要将一个工作充分分解,并按照先后次序分形一个个小的工序,对这些小的工序的作业通过作业改善等方式使操作时间压缩到尽可能短。当然由于分工本身就能导致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效率提高,因而时间也能缩短。举一个例子,分工效率加上作业改善的效果,可能使原来需要30分钟的工作分解成为6个工序,时间分别为2、2、4、3、5、3,合计19分钟。


  然后,要在流水线上安排这6个工序的流水作业,为了保证流水线的顺畅,减少阻塞和等待的情况,必须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节拍”,使每个工序的操作时间不能超过该节拍规定的时间。在这个例子里,假设取了3分钟作为“节拍”时间,那么第五个工序需要5分钟时间,超过了“节拍”,可以由2个人同时在这个位置上工作,第三个工序的时间也超过了“节拍”,但是考虑可以将第二和第三个工序合并起来,由2个人同时作业,其他工序上都有1个人作业,这样整个流水线上就有7人同时工作,总的作业时间是7×3=21分钟,而工作本身需要的时间是19分钟,比21分钟要多2分钟,多在了第一个工序和第五个工序上的浪费。19/21=90.5%,这个指标被称为流水线的“平衡率”,一般平衡率大于85%就被认为是较好的,但仍然有浪费。当然21分钟比较前原先所需要的30分钟已经是大大缩短了。


  前面讲了,福特关于流水线生产的原则之一就是运用“传送带”,作业者每次都从传送带上几乎同样的、也很方便的地方取需要装配的在制品,也将装配过的在制品放到传送带上同样的地方,流到下一个工序。由于有了传送带,原来由人花时间和力气进行的搬运被简化了,作业者可以专业做有价值的装配工作。正如福特所说,“如果没有必要,一个人就决不多走一步路。”


  流水线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为生产更多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仅就汽车而言,由于亨利·福特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了售价只有260美元、日产量达910辆的大众化汽车,汽车才真正进入家庭,创造出汽车生产史上的奇迹,并宣告流水线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成功的制造模式的诞生,且引发了一场产业革命。福特T型车在几年时间里共生产了1500万辆,把美国变成了“轮子上的国家”,并由于汽车的高机动性引发了美国的社会变革。这已经是汽车发明出来后的30年了。


  彼得·德鲁克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革命这样高度评价:“这一革命对社会基础带来的变革,其发展速度、普遍和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财富》杂志评选亨利·福特为“20世纪企业家”,肯定他在那个世纪所有企业家(包括鼎鼎大名的萨姆·沃顿、托马斯·沃森、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杰克·韦尔奇和比尔·盖茨等)中最高的地位。


  弗里德里克·泰勒是一个终身追求更高效率、有机械工程师背景的人,这一点和亨利·福特完全一致,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分别作为工业工程的开创者和早期最伟大的实践者而推动工业企业管理效率迅速提高的原因。



作者: sslovess    时间: 2014-9-15 17:51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sslovess    时间: 2014-9-15 19:10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sslovess    时间: 2014-9-15 19:58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vznqn    时间: 2014-9-21 19:42
,刻章请加QQ:599746566,货到付款。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