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大本营

标题: 中国制造能不能和日本做得一样好?是时候该考虑了! [打印本页]

作者: spaceman    时间: 2015-3-19 09:43
标题: 中国制造能不能和日本做得一样好?是时候该考虑了!

在“粉丝”泛滥的今天,全世界最大的Fans群体绝不属于任何一位耀眼的明星、政要,甚至伟人,而是属于丰田整出来的那一大套精益生产的TPS(丰田生产方式)、TPM(全员生产力维护)、TQM(全面质量管理)等等!


   难道不是吗?在它的率领下,造出了全世界最赚钱的汽车,2007年丰田汽车的销售量实际上为世界第一,五颜六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把丰田车开遍全球。

   丰田生产方式以其不断积累的实力和傲人战绩,在地球上攻城掠地,超越国界、种族、信仰等一切藩篱,获得了热情、真诚、坚定的信仰,对它的拥戴、追捧、学习……

   一浪高过一浪,而且几乎听不到对它背叛与离弃的声音——一旦接触,人们对它总是越陷越深、越学越信。

   更要指出的是,这些全球范围内精益生产的忠实“粉丝”,乃是全球制造业内的各个级层的管理者——在他们的手中,某种意义上说制造着整个今日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中国企业(合资企业)开始探索精益生产,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被国人格外关注,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对日本制造业的成功所做出的贡献更引发诸多深入思考。

   人们希望通过学习、实践、在制造业生产管理中推广精益,为中国企业带来像丰田那样的成功,给整个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大进步。


精益生产,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和日本人做得一样好?

 

   那么,精益生产、TPS,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和日本人做得一样好?做得好,日本成功的先例就摆在那里,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就应该表现出一种水到渠成的态势。

   反之,最后的强大、胜利,可能不能靠平和地一点一滴改善而进步,不能预测在何时出现,要靠市场上价格战啊等等血淋淋的办法,一切都在波云诡谲之中,打来打去,不知哪一天,打出几个王者,打出王中王。


   最早听曾任几家大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一把手、现在深圳华致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咨询师吴剑国老师向我介绍他在管理工厂的实践中推广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时,

   我特别兴奋,发现这个生产管理方式真是太好了,而且,它不像六西格玛等其他管理工具来源于西方,它来自日本,有着东方的思维与文化背景,更适合中国人,所以吴老师一认真学,就做出许多佳话来,这里姑且讲三个:


   其一:他曾经与助手一道,在两周之内,把一家日化工厂产量从180吨/周整到400吨/周。


   其二:当某跨国公司收购了一家叫“老蔡”的食品企业,把吴老师派过去做一把手。当时工厂员工300人,员工每天加班加点,年产量15000吨,损耗率为8%。


   吴老师上任伊始,贴出告示,要大张旗鼓地做精益生产。主管人事的经理对吴老师说:你这个告示贴了没用的!因为工人都不识字!这些员工,原来在家里都是务农的。

   小学、初中一毕业,白天种田,晚上看电视,从来也不订份报纸看的,过去的十几年,就这样过,还认什么字?!


   但是,就是这样,一年之后,在吴老师精益生产的快刀之下,工厂员工从300人减少到200人,去了1/3,员工也不加班了,年产量却从15000吨增加到了25000吨,损耗率从8%降到了0.7%。


   其三:某大跨国公司,在中国有10家工厂,员工六七千人,来源也是农民工。吴老师接手,从5S开始着手,做了18个月以后,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


   吴老师固然比较牛,但应该说他使用的那把管理工厂生产的工具——精益更牛啊——谁学会用、认真用,就一定受益。


   为了向其他中国制造业企业介绍这种好的管理方法、工具,希望对其他更多本土企业有所裨益,我曾经特别写过一篇文章《TPM中国人做得和日本人一样好》。

   这篇文章也曾经被许多人看到、关注,后来收到过很多读者询问的电话,探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后来,我还看到过联合利华和路雪亚太区技术总监吕立凯、深圳艾欧史密斯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培艾、德尔福(上海)动力推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江平、还有丹佛斯(中国)商用压缩机中国业务生产总监钟思钊等等做精益的优秀战绩。


   还有通用电气亚洲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公司……


   之后,我一直不断关注、跟踪精益生产在中国制造业内的发展,与企业家交流,参观工厂……渐渐,悲观主义就在我的心中产生了。


   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TPS),它绝不单单只是一种生产管理方式,越深入它,越发现,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真理、一种高超的智慧。

   它诞生在日本而不是在别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离开日本的传统文化(最早还是源于我们中国),它的根无从扎下去汲取营养。不太夸张地讲,精益生产是一棵庇荫整个日本制造业的树王。

   根,深扎于日本民族文化与传统中,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制造业理念、工具相交在云里,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世界。正因如此,无论它传播到哪里,它的Fans就出现在哪里。再说个故事:


   1999年成为丰田汽车公司第一位美国籍总裁的加里.康维斯,他完全被“丰田DNA”所折服。在福特工作18年后他离开那里,来到丰田公司。

   他在丰田工作15年后,依然像是个来到新生训练会上的新员工一样,对学习丰田生产方式与丰田模式充满了活力与谦卑——

   因为其中的理念和文化使他总是对明天要学习、要做的事情充满期待,乐在其中,乐而不疲。这种做精益之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也正因如此,中国的企业从整体上,是不是可能学不来精益生产?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可能精益顶多是草(或者是庄稼),一茬一茬的,长不成树。

   草的优势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有了最初的种子,就老也不断根,说死就死了,但说长出来也就长出来了。


   不信,问问咱们中国制造业做精益成功的管理精英们,在自己的那块地界儿上做到如此这般的成绩了,一旦他们离开,这块地上,丰田生产方式会继续“长”在那吗?

   他们不敢肯定说“是”,他们一定会说“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是,但要看后来接任者,如果接任者更努力去不断改善,那应该没问题,如果接任者只是沿袭,那过两年就不……”,如果接任者还不是精益生产的“粉丝”,那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像这样问过,而冯雷、汤江平、钟思钊们也就是像这样回答的。说到底,草毕竟不是树!说到底,在我们的企业中,学到了方式,但尚缺乏相应的文化。

   如果只建设起了制度,未建设起足够厚实的文化,草要长成树几乎是没可能的,顶多是一堆特有气势的灌木丛。


制造大国与伟大的公司在哪里?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更是聪明、勤劳、勇于进取,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中国人做不来的。这里说一段制造业往事:


   1978年,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到中国考察。几乎就在通用董事会否决当时其董事长墨菲与中国合资提议的同时,一批德国汽车专家考察上海,开始与上海的领导人商谈大众汽车合资的项目,这一谈就是10年。

   当时,随大众公司来华的一行人中,有一位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他在看过手工作坊般落后的中国厂房后,略带嘲讽地说:“大众汽车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且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

   中国车间里的葫芦吊、长板凳、橡皮鎯头,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当时,几乎每一个到现场考察的德国人都不相信上海汽车制造业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此落后的状况。他们发现,在中国找不到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能与桑塔纳汽车配套,甚至没有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改造。

   能用上的,只有轮胎、收音机、喇叭、车外天线和小标牌,把这些零碎的东西全部加起来,只能占到零部件总量的2.7%,而当时,中国方面在谈判中始终唯一坚持的是:大众汽车必须国产化。


   就在这段往事的背影还依然清晰的时候,美国人梦醒时分——通用1997年在上海打下它在中国的第一根桩之时,德国大众已经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年销售量达50万辆。

   同时,中国长三角地区,汽车配件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中国人,能干出许多让洋人不明白的奇迹来

 

但是,这样聪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惊人、世所公认的经济成就,可就是没有孕育出能够被世所公认的伟大公司——“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可我们制造的东西在任何一块土地上,几乎都是“二等公民”,被人指为“低端”,这是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总显得“草样”、“草性”十足?


   这个实在说不通啊!不说美国、日本、德国,就是芬兰也有诺基亚啊!我们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么高速的发展,被誉为全球的制造基地,但是,哪间制造公司、在哪个领域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的王者?


   与此同时,放眼望去,中国的制造业再不强悍起来,总是“小学中学毕不了业”,那么后来者就会毫不停歇地超越我们:


   有媒体转载国外媒体报道,自两年前,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du)建立了手机制造工厂,到目前为止,印度工厂制造的手机已经突破1.25亿部。


   诺基亚方面表示,按制造成本和质量进行评估,他们在印度的手机工厂是公司在全球九个手机工厂中最好的制造基地之一。

   他们已经在印度的手机制造工厂中投资了2.1亿美元,今年公司计划再投资7500万美元来扩展手机工厂的制造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诺基亚计划增加更多员工,从先前的8000人扩展到13000人。


   诺基亚(印度)副总裁兼常务董事D-ShivaKumar向媒体表示,从质量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印度的手机工厂是我们最好的制造基地,诺基亚在印度制造的手机,销往全球各地区的国家已经超过五十个。


   中国的工业产业界,若想取得像日本制造业目前已获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一棵世界制造业森林中的“树王”,在现在这个历史时刻,应该深深地思索、快快地行动了。

   再不及时打造我们自己制造业内的树王,再不形成气势、形成壮阔的森林,也许过些年,我们梦醒时分,发现印度等国家已经把我们抛在了后面。


   我赞同中国制造业界当前许多精英人士,已经看到中国制造业必须尽快强大起来(在全球一体化的今日,不进则退,而且竞争发生在国家之间),也找到了很好的管理方法论之一,

   就是在我们的制造业,学习、推广、运用当前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精益生产。这样,我们再一次回到这个问题“精益生产,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做得一样好?”


悲观主义的缘由

 

   在我看来,目前的国内企业环境,一时缺乏做好精益生产的文化土壤。很多做精益生产的老师、前辈、精英都一直在讲,精益是一种文化。如果只把它当一种单纯的生产管理方式,那是做不好精益的。

   精益生产的理论产生与赖以生长、发展非常重要的土壤是日本那种追求极致的文化精髓。说到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无法言表,一说就是错,这里面有禅意。

   我的部分思索,粗略地讲,就是:精益生产的精髓在于“和谐”。

   首先要使机器与机器和谐,然后人与人要和谐,然后人与机器也要和谐,整个工厂都和谐一体,像水流一样,自然、流畅,绝不会疙疙瘩瘩、磕磕碰碰、麻烦不断、冲突迭生。

   要产生这样的和谐,靠强力命令、法令、单纯的金钱等物质的力量,这个不消多说,大家都认为是行不通的。惟有靠精神,靠文化。


   丰田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是它的整个体系追求“和谐”,它的工人与机器,它的产品与用户,它的企业与社会——丰田的产品的确价廉物美,受到全球大众与社会的认可。

   看丰田的生产管理之道,它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它要做一家永续存在的(不止百年)有价值的企业的架式,然后才是一家“利润大大地”企业。

   如果企业把追求利润、企业家把追求钱财放在了追求人与物与社会等整体和谐之上,“不管做几年,只想赚几多”,“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那么“做好精益生产”可能就是缘木求鱼。


   日本文化传承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日本的文化里有一种认认真真求“道”、信“道”、按“道”理来行事的“基因”。

   比如,日本人比较严谨、专注、认真,在日本社会中,有一种不是靠单纯的血缘而是由共同的社会群体归属意识、共同的文化认知与社会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致团结。

   日本人尊崇孔孟、老子等。日本也有战国时代,也是群雄并起,幕府将军们雄霸天下,但再打打杀杀、你死我活,武士亦有“道”,没有说杀了天皇取而代之的。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现在,中华民族优越的传统文化被伤害得很深了……中国人特别聪明,在纷繁芜杂的事情当中,很容易抓住利害要点。

   明见利益之后,大抵都是果断追求,并且不乏不择手段——见利就上,而且是大干快上,不太想长远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富贵达人、权倾一时的人士,大抵喊的是孔孟之道,行的实为厚黑。

   中国的文化比较散漫、成王败寇、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价值观一直在中华主流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急功近利一直有市场,

   所以,中国的什么江山(市场占有率)都是打下来的,要想成为强人,要想出头,光是眼睛向内、提高自己,靠自己的进步逐渐强大起来那往往做不成功,

   而“英雄不问出处”,打杀一切对手,直至灭了老大,自命“天下第一”,那是成功之道。


   因此,在我的悲观主义里,中国的制造业要完成由大变强,靠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学习、推进精益生产“和平演变”似乎很难完成,只能是“人脑子打成猪脑子”,

   由目前的“狼烟四起”进步到“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然后某一天“打”到几个大家伙合理地“一统天下”

   ——国内的许多企业,不靠精细的管理功夫,靠价格战、靠手足相残、靠阴谋与背叛打天下的不在少数。


“中国人一定能够将精益生产做得非常好”

 

   带着内心这种隐隐悲观;同时也有不服气——不相信中国人还有做不好的事;

   带着不解,到底怎么才行?还带着内心深处对中国制造企业快快进步的期盼,我参加了MESC主办的“2008年丰田生产方式年度峰会”。会一开完,精神为之振奋!因为我看到粉碎悲观主义的希望了。

   除了演讲嘉宾——河田信先生(日本名城大学经营学研究科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准时化管理会计系统创立者)、三浦英夫先生(日本丰田MIC株式会社高级顾问)、

   汤江平先生(德尔福(上海)动力推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思钊先生(丹佛斯商用压缩机生产总监)、张芳女士(通用电气亚洲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精益生产经理)出色的经验介绍,

   整个峰会由于有超过百位与会嘉宾踊跃的提问、茶歇与午餐时仍然持续热烈的讨论、会议的互动与集体讨论而非常充实与成功。

   与我曾参加的2006年峰会相比,这些制造业经理人明显对做精益生产的激情更高涨、需求更迫切,而且办法、思路也明显增加了。


   在这个之前,我还听到很鼓舞人的一句话是对我的疑问特别肯定的回答:“中国人一定能够将精益生产做得非常好”,这句话是吴剑国老师对我讲的,我非常相信(我很尊重吴剑国老师的智慧)!


   2008年3月25日,吴剑国老师对我说,中国人现在把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忘记掉了,但是,“今天早上,我在天津大学,看到许多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自发地在一起,打太极拳。

   没有人组织,但是那么整齐和谐,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在中国人的身上体现着,传承着……中国和日本,都是东方的思维,所以,中国一定能够做好精益生产。”


   吴剑国老师的话点中了做好精益生产的要害,那就是“人”与“文化(精神)”。


   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我觉得是这一项伟大的精神上的认祖归宗,接续、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与传统。

   在这样的历史潮流当中,有这样全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国制造业做好精益生产应该指日可待,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一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说指日可待,更是时不我待!

   也许,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借口——我们毕竟发展市场经济才30年,只是相当于西方工业文明原始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也许也会有这样的自信——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工业文明近100年的漫漫长路,我们的发展是快速的……


   但我们一定要警醒。最近印度、越南等地区作为新的制造业基地,其“投资价值已经超过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

   时下,“Made-In-Japan”、“Made-In-Germany”是产品高品质的代名词,是一种骄傲和自豪——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骄傲地说“Made-In-China”?

   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自我反省,自我检讨再自我超越,不能够由衷学到精益之“道”,做企业之“道”,做企业家、管理者之“道”,

   那么历史给我们成为制造强国、制造大国的机遇就会如同彗星一样划过天际,剩下的只能是我们的叹息和遗憾。


   “中国人一定能够将精益生产做得非常好”——中国制造业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 hhk    时间: 2015-3-19 11:29
国情也是影响很大的一个方面
作者: camel830101    时间: 2015-3-20 18:02
加油吧! 任重道远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