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关键词:[/url]精益生产,TPM,5S,薪酬与绩效,班组长培训,职业核心能力
由于与精益生产的限量理念有内在矛盾,我们一直认为计件工资是实施精益生产的一个障碍,要改。但是什么时候改以及改成什么样却是要非常小心处理的问题。
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都有大批的民营中小企业喜欢采用计件工资制,而且似乎大多数员工也更倾向于接受计件制薪酬。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检讨这些企业倾向于采取计件工资的原因及分析计件工资的优劣,我们也许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
计件工资实际上是最古老的绩效薪酬模式,一百多年前在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时代,一些企业基层管理者已经发现了所谓“系统性怠工”的现象,即工人们倾向于尽可能慢的速度工作,泰勒更是惊奇的发现一些工人即使工作了12小时后回家还能干自己的活。为了让人们能够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一些企业开始使用原始的计件工资制,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公司经常随意更改计件工资率。泰勒的主要贡献就是通过后来人们说的标准工时研究建立了日公平工作产出标准,并强调通过现场观察和分析改进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管理活动。最后,泰勒还提出应对产量超过一定水平的员工进行奖励以便推广其工作方法。
计件制工资(前提当然是经过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研究,设定了合理的计件工资率)的唯一优点就是员工易于理解,体现了平等的原则,因此具备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但是,从泰勒时代开始管理者们都清楚的看到了计件制的缺点: 即使公司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进行了设备或工装的改善)对产出标准进行修订时,员工也会试图加以抵制。由于担心不熟练导致的收入下降,他们会拒绝岗位调动。最大的不利是,由于员工的注意力都在提高产量上,而不愿意关心品质。同样的,当公司试图引进新工艺或新的工作流程时,也可能遭到员工的抵制。这些现象现在在我们服务过的公司里都一一发生过。
理解了计件的优缺点,我们再来分析为什么一些中小企业还是宁愿采取计件制。依据我们的观察,喜欢采取计件制的工厂与先进的现代企业的主要差别就在生产组织方式及工作标准化程度上有差异。先进企业采取的薪酬方式也是有绩效考核的,不过比起计件制更全面兼顾了产出数量,品质,员工的态度,胜任素质及改善能力等。但是他们之所以能采取这样的工资制度还是因为其工作标准化程度高,作业流程合理,使得这样全面的考核得以实施。比如说,单件流的生产模式下,所有员工都必须在节拍内完成工作,有谁跟不上节拍,立即就能被发现(自己也会知道),有任何问题都必须在节拍内解决,不良作业产生时也会在短时间内可追溯,因此,全面的衡量和考核就不容易产生争议。而采取批量作业的情况下,一天的工作成果总要在工作结束时才知道,这个时候,计件制就成了不得不采取的激励措施了。
现在来回答文章开始关于计件制向计时制转换的时机问题。我们认为转换前这样几个条件是必须的:工作是标准化的(按精益是标准化生产三要素都明确),工作流是规范的(包括相关数据采集的可信度等),员工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产出数量以及质量有明确的关系,制订好了代替计件制的全面的考核标准与计时工资挂钩并能及时反馈给员工。最后一个小贴士是有可能的话在销售淡季实施转换,给员工适应时间及建立新的工作习惯的时间,以免过程中把握不好造成客户影响。
http://www.szkaizen.com/#/fashion
欢迎光临 精益大本营 (http://leantps.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