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与名族文化无关(Jim Womack)
《当代经理人》:你最近一篇文章提到精益管理,如何理解精益管理和精益生产之间的关联?詹姆斯•P•沃麦克(以下简称沃麦克):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每项业务都免不了包括三个过程:产品开发、从客户订单到交货,以及售后服务。为了完成这三个部分,企业必须要设计产品,生产,运输给销售商,再销售给顾客,从顾客处得到反馈,然后再对设计制造做出改进。当企业的三个过程都在精益思维的框架下进行,就会成为一个精益企业。精益管理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主旨在动员全体员工,不断地去发现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善。
《当代经理人》:精益管理涵盖哪些层面?
沃麦克:在一个精益企业内,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必须改变它的方法与态度。企业在制定产品方向前,需要对客户的要求有充分的认识。生产方法决定以后,要让整个团队都清楚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力合作为满足顾客而努力。要能够做到这一步,公司每一个主要的产品线,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从产品设计、生产,到运送给客户、公司的效益等全程负责。这个人要能得到公司最高领导的信任与支持,熟悉产品的作业流程,同时有能力协调各个部门。比如,生产部门应该不断地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浪费,实施连续流生产,缩短产品的交付期,同时采取拉动系统,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过量生产;供应商管理部应帮助供应商,与公司的产品开发部密切合作,在每一个环节消除浪费等等。
本帖最后由 smtie 于 2011-9-4 17:16 编辑
《当代经理人》:精益管理在全球最成功的公司是哪一家?沃麦克:日本的丰田公司在2007年可能超越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在过去五十年里,丰田持续成长,始终在营运方面维持领先地位,是精益企业的一个典范。同时,丰田是实践许多精益理论的先驱者。不过,丰田公司也是第一个宣称自身的体系并不完善、仍需要很长的历程去实现真正的“精益”的企业。因为精益思想的要求是不断的改善,因此可能永远找不出一个完美的精益企业。但是,将“精益转型”(从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精益的过程)作为企业的方向,可以引导该公司稳步向前发展。
《当代经理人》:你对推行精益管理有哪些具体的计划?
沃麦克:过去20年里,大家把执行精益的重点放在学习精益的工具,例如5S,JIT,看板系统等等。因为运用这些工具,不需要在企业的组织与文化上做很大的改变,比较容易推动并在短期获得成效,但却很难持续长久,使企业不断成长更上一层楼。因此,精益企业研究所今后的重心将放在精益管理的推广,协助企业更有效地执行精益思想,做大做强。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希望在不同的行业里,发展出一些成功的范例。因此,我们选择了六个不同行业的企业,包括医院,医疗设备、市政府、飞机制造等领域,作为合作伙伴,协助它们发展成为该行业中的“丰田”。
《当代经理人》: 你推行精益近20 年,请问成果如何?
沃麦克:我和MIT的同事们从80 年代开始研究精益管理系统。十年前,我成立了精益企业研究所,与所里的同事们继续从事精益管理方面的研究,包括产品设计、从订单到交货、供应商管理、以及企业政策的执行等等。在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我们阐述了整个精益管理的系统。之后,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包括《学习观察》等精益工作手册。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国家,以多种文字出版了不少精益丛书,但很难判断执行精益的成绩。有一点我们注意到,这些年来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已逐步提高,无论在质量、成本,还是顾客满意度上。都有长足的进步。精益的思想的应用也已经从制造业,发展延伸到零售业以及医疗业。
《当代经理人》:你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在推行精益时常遇到什么问题?存在哪些误区?你有什么建议?
沃麦克:我们注意到最大的问题是,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倾向于将改善企业的工作委付给下属的员工,或者外界的顾问咨询师,自己很少参与。这些改善的项目包括:90年代的流程再造,六西格玛,以及今天又掀起的一股精益改革的热潮。他们没有了解到,我们谈的“精益”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管理思想与体系。其中包括制定企业的目标,各项作业的程序,同时要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参与,不断的改善作业程序,以期达到最终目标。这并不是某一个月或某一年的年度项目,而是企业领导的核心思想,与长期奋斗的目标。有些管理者误认为 “精益”就是“刻薄”。换句话说,就是从短期利益着眼、降低成本、裁减员工。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成功的精益企业,必须重新探讨顾客的要求,以及不断改进作业的程序,来满足这些要求。在实施的初期,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剩余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些人力可以应用在其它满足客户以及改进作业的措施上,使得企业能够运作得更顺畅。因此能够不断地成长,当初多余的员工也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了能实现精益,最高管理者应该常到现场观察,学习如何判断在一个过程中,哪些步骤能为客户增加价值,哪些是浪费;同时协助员工,排除困难,以完成任务。但是这种做法与今天在学校里教的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里教导的是,要等拿到生产数据后,在会议室里,依据理论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常到现场去观察,支援生产线上的员工,可以更容易地找出操作上的浪费,从而消除浪费,获得更大的回报。
《当代经理人》:管理与文化息息相关,你认为精益管理与当地文化的关联如何?
沃麦克:过去很多人认为,精益的执行与民族的文化有关。换句话说,丰田这一套理论方法,只能应用在日本的文化上。但事实上,日本的其它企业能达到像丰田一样的公司几乎没有。而丰田公司已经成功的将这套管理系统带到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等国家地区。这证明了精益的理念,并不依赖民族的文化。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的执行精益,主要还是靠企业的领导与文化。当然,不同的国家地区都有当地的价值观与文化,在执行精益的时候,必须尊重这些价值观,才有希望成功。
《当代经理人》:一个企业的精益文化,最重要的有哪些环节?
沃麦克:企业的文化最重要的环节是能够勇于面对问题,以及持续改善。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员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运用计划- 执行- 检验-标准化作业(Plan-Do-Check-Act)的科学方法,想办法解决,这是一个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每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出许多其他的问题,领导层要不断地提出挑战,持之以恒的改善,不要满足于现况。但是,全球各地的企业领导都会发现这一步很难做到,因为大家情愿把问题隐藏起来,希望问题随时间自然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丰田的管理层强调:“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惟一的办法,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要坚持地,针对重要的作业过程,不断提出挑战,促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改善。
《当代经理人》:你在中国有许多的读者,你对精益在中国的执行有哪些忠告?
沃麦克:在我参观过的一些中国传统企业中,我发现大量的人力被耗费在不能为客户增值的工作中,很少有人去改善工作流程。一些新企业的管理层,则对新引进的前端硬件与软件沾沾自喜。但实际上,企业并不需要这些昂贵的设施。这些问题来自于一个错误的观念,产量与质量可以只靠便宜的劳动力,以及昂贵的设备来达成。五十年前,当丰田面临与中国目前相似的经济环境的时候,他们发现,成功的模式不仅仅在于有效地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更需要不断检讨作业的过程,以确定所有的工作是不是能够为客户增加价值,以更有效益、便捷、简单的方式来达成公司经营的目标。因此,我送给中国经理人的建议非常简单:请你关注周围的作业流程,学习判断价值与浪费。 尽早抛弃大规模生产的包袱,采取行动去认识精益的理念,学习精益的方法。不断地接受挑战,持续改进。祝福中国的企业能早日达到这样的理想:“用最小的投入,满足客户,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回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