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效率,要执行力,还是思考力?
企业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常强调加强执行力,也实施各种提升执行力的培训。效果怎么样呢?这么说吧,如果您见到一位企业的负责人,跟他讲:“您的战略部署和各种计划都很好,就是下面的人执行不到位”。这话八成会戳到他的痛点,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他很可能马上跟您紧紧握手,表达相见恨晚的感觉,引为知己。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存在所谓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在执行力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企业组织里,一部分人制定规则和标准,确定行动内容,让另一部分人去执行,这本身是很不自然的,很扭曲。任何人都不愿意按别人的意志做事情,只愿意听自己的话,这是需要尊重的人的本性,不能改,改不了。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按照自己的经历、从自己岗位的角度形成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比方说,上司向部下安排一件事情,要求落实,部下以为自己全都听明白了,但一行动起来,本来上司说的是往北走,部下实际上是往南跑的,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演过传话的游戏,第一个人说的话传递给第二个人,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人,等传到第七个或者第八个人的时候,最后一个人得到的信息,与起初第一个人所表达的原意,出现天壤之别,闹出很大笑话。
尽管企业在强调执行力的时候,经常讲,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但实际上怎么样呢?上情不能下达,或者上级的意图传达到末端之后完全走形,这样的现象大面积存在。这样一来,组织效率就一直提高不上去,各种质量、设备、成本问题的解决,总不能按预期达成目标。只从加强执行力上着力,很难塑造出高效率的企业组织。企业组织效率不是能够要求出来的,也不是用金钱能刺激出来的,除了花时间靠人员的实际行动塑造出来,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组织效率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力上。人员的行动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往往被认为来自能力,但实际上能力是其次的,主要来自每个人对事情的认知和理解。人员在认知和理解上存在差异,行动上就会参差不齐,甚至南辕北辙,这样的行动力,不可能让企业组织具有很高的效率。
行动力也就是工作的做法,做法来源于想法,想法来源于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就会形成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做法。人员之间在行动力上的差异,源自在想法和看法上的不同。想法和看法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人员的思考力。企业强调执行力却达不到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其原因就在于,强调执行力的做法,在事实上剥夺人员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长此以往就弱化了人员的思考力。员工没有了思考力,就失掉了通过磨合与上下左右在认知和理解上达成统一的机会。不把力量用在加强执行力上,更是注重给出空间,培育人员的自主思考力,反而能够促进人员向共同的认知和理解靠拢,形成步调一致的行动力,达到组织效率提升的效果。
在具体做法方面,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中有很多经验。比如改善活动,它让跨部门的人员,以自律的方式,围绕共同的课题,调查状况,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切磋琢磨,自主思考,其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解决眼前的课题本身,而更在于让大家拉齐认知,产生共感和共情,形成对事情理解的一致性,从而提升能力,提高行动力,塑造高效率运行的企业组织。再比如可视化,它是另一维度的对组织效率的思考方式,通过回避人员在理解力和判断力上的差异,提升人员在行动力上的一致性。
人和人之间,出于教育经历造成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工作岗位决定的看问题视角的不同、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积淀的感受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理解力和判断力的不同,如果想弥合这种差异,几乎是无解的。但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感知力方面,人和人之间却高度相同。正基于此,可视化的工作方法,把需要理解和判断的内容,转化为只需要感知的内容,就能够高效地让人员达成共同的意志,推动企业组织的行动力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