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TPM活动展开的重要载体就是小集团活动,而小集团活动的体现,又主要体现在自主保全小组的活动中,通过自主保全步骤有序的推进,实现人机的完美组合,这是自主保全活动的最终目标。然而这种完美的组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少则5-6年,多则10年以上,下面就对自主保全的各个步骤活动方法及其重点加以阐述,望能对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自主保全活动的制造企业有所帮助。 第一步骤 初期清扫 自主保全第一步骤称之为“初期清扫”,此处的“清扫”与5S中的清扫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步骤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通过对小组活动区域的彻底清扫,使小组成员看到该区域的理想状态,明确今后该区域所要维持的状态; 2、为达成理想状态,必须把区域内所有存在的问题全部挖掘出行挂牌、摘牌,从而达到提高小组全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也就是说该如何展开小组活动,才能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下面就具体讲述一下实际的操作和重点注意事项。 首先,谈一下如何分组。一般来讲,小组成员在8~12人为宜,这样可以避免“吃大锅饭”的情况发生。小组区域一般视操作或设备房间而定。设备多的房间,可以一个房间内分成几个区域;反之,设备少的房间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房间作为一个区域。原则上一般一个人负责一台设备,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如果是大型设备,那么可以几个人一起担当。 分好组、划分好区域后,就要开始去清扫了。在实施清扫前,必须有一个会议,由组长主持。会议的内容包括清扫前的安全教育、必要工具和备件的准备、清扫分工、清扫时间的记录表和清除垃圾量的记录表、问题点记录表准备、红白牌的准备等,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去清扫吧。 其次,在清扫过程中,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设备的外部,一定要把整个设备、环境里里外外做一个彻底的清扫,把累积多年的垃圾彻底清除。只有通过这样的清扫,才能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比如:螺丝松了、漏油、发霉、生锈、漏气、遗漏的加油点、裂纹……等等,并把所有的问题点都记录下来。此外由于设备及环境的不同,可能有的人清扫工作量小,有的可能偏大,这就需要体现相互协助的精神,由组长进行适当的调度,做到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清扫结束,还是一个会议,这是重点。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下步工作的安排。如下表: 表中的“担当”不一定是指由他去完成,而是由他跟踪问题点,直到圆满解决问题。 以上可以说是小组的首次集体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小组区域的问题大部分都找出来了,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后也基本都有了解决的方法,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按计划去解决。由于问题不同,解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今后的活动方式可以是个体、也可以再组织多次集体活动,目的是尽可能地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有些问题会重复的发生,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购买备件后更换才能解决的,所以我们一般把问题的解决率设定在≥85%(白牌在90%以上,红牌在80%以上)。所以对反复发生、解决困难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单独进行汇总,作为遗留问题放到第二步骤去解决。 最后,小组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制定出三个简单的标准:清扫、加油、点检临时基准,也是最基础的标准。同时小组还要制定一些目标,比如说红、白牌的解决率、设备故障次数、停机时间、改善提案件数、简易培训表件数、活动时间等等,通过数据化的指标管理,达到不断提升小组水平的目的。 这个步骤活动持续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通过半年的时间,尽量把设备及其区域恢复到初期状态——新设备安装好后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理想状态。 简单的推进示意图如下:
第二步骤 发生源与困难点的解决 第一步骤虽然通过了,但是我们是不是又碰到一些重复发生的问题呢?现场要想保持理想的状态是不是还是很困难呢?原因又是什么呢?回到第一步骤遗留的问题,审视一些反复发生的问题,不难发现,是因为一些跑、冒、滴、漏、锈、霉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治;重复发生的故障没有做到事先的彻底点检。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要求在第一步骤必须先分析、归类的发生源和清扫、点检、加油困难点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就明确了,那就是必须彻底地解决上述的问题,才能维持住一步骤的活动成果。 同样,在开展二步骤活动前,我们首先要理解该步骤的活动目的,也有两个方面: 1、彻底解决发生源与困难点的问题,从而降低清扫、点检、加油的时间,轻松维持步骤活动成果; 2、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简单的复原转变到创造性的改善活动,让员工收获改善的乐趣。 具体的活动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先将目前的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即把问题点分成两大块,发生源的问题和困难点问题。针对发生源的问题,要从源头解决,所以一定要循着问题的表象一步步深挖,直到找到源头。举个简单的例子:设备漏油,表象是设备本身或环境有油污,反复清扫,反复污染,员工活动的积极性很受打击。脏了就扫,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所以我们要找到污染的根本原因再实施有效的对策。沿着油迹,我们发现油是从设备内部流出来的,所以要打开设备,然后我们就比较清楚的看到油是从转动轴甩出来的。那么转动轴为什么会甩出油呢?是磨损缝隙增大了?油品粘度过低?油封坏了?……等等。这个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验证推测,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这样再采取对策,才能从更本上解决油污的问题。 如上图所示,最终的原因找到了,是油封的材质差,容易老化,磨损后起不到油封的作用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要求厂家生产适合这个设备转动轴的油封,这就是改善。(当然要具备这样的思考方法的前提是:一部分领导、基层领导要先接受一些培训,比如说解决问题七步骤培训。) 除此以外,针对一些发生源的源头没有有效对策可以实施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选择集中收集处理的方法来应对,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那么,对于困难点的对策又有哪些呢?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困难点主要指清扫、点检、加油这三个操作在实施的时候有难度,导致小组成员不能按标准去做,或者说要花很大的时间、精力去做。那怎么去解决、改善这类问题呢?还是举几个个例子来说明:针对清扫困难的地方,我们可以考虑改善我们的一些清扫工具,使得在清扫的时候变得方便;针对点检困难的地方,我们可以做一些可视化的改善;针对加油困难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加油嘴移到开阔一点的地方,碰到加油点多的设备,还可以考虑集中式加油,等等。 第一步骤侧重点是问题点的复原,好比设备生锈了,我们只是去除锈再刷漆,至于为什么会生锈,还没有去考虑,而到了第二步骤,就必须去考虑了。所以在第二步骤,需持续激发了员工思考问题的激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就在于产生了许许多多你意想不到的改善提案。 通过第二步骤活动,现场的维持变得轻松了许多,清扫、点检、加油的时间、方法、频率可能也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重新修订这三个临时标准。对于员工的改善提案,要进行表彰和物质的奖励,鼓励员工要永远保持持续改善的心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三步骤 临时标准的制定 在第一、二步骤的时候,我们已经谈到过标准的建立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要把“临时标准的制定”特意分解出来,作为AM的一个步骤单独来开展呢?原因如下:针对设备的维护,虽然我们有了应对的方法——清扫、点检、加油,这三个基本的方法是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最低条件。当这些条件不能被遵守时,故障就会随时到访。因此,完全遵守正确的标准是设备走向“零”故障的前提。因此,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审视这三大标准的准确性以及被遵守度,这样也就引出了第三步骤的活动目的: 1、 通过对二步骤标准的重新验证,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清扫、点检、加油标准; 2、 通过一些可视化对策的实施,缩短点检、加油时间,使标准更容易被遵守、并严格监控标准的实施,使员工养成严良好的按标准作业的习惯,提高标准的执行力。 具体的活动方法如下: 首先,对三大标准进行验证。比如说清扫的标准,由于漏油问题的解决,原来每天都要清扫的部位,还需要天天清扫了吗?每次清扫的时间还会那么长吗?显然,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时间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频率也下降了,一周清扫一次足够了。设备上螺丝由于画上了红线,只要远远的一看,就知道是否松动了;压力表、温度计由于都贴上了范围标识,一眼就看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了;设备的外壳变成了透明的玻璃,所以不用拆卸就可以看到皮带的状况了,点检时间大大缩短。集中式加油的采用、污染源的清除使加油的时间缩短了、频率减少了。通过作业人员的实践去验证,最终由作业人员自己制定出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标准来,这就是第三步骤为达成第一个活动目的内容。为什么一定要把三大标准的作业时间给降下来呢?为了让员工愿意去做这三件事情!员工本来就有一种多干了事情的想法,所以,当你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证明,其实员工现在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与原来相比,并没有增加多少工作时间。标准是自己定的,而且工作量又没有增加,也就没有借口不做了。 其次,员工是否真的按标准在做这三件事情呢?必要的检查是必须的。检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AM小组的组长,检查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部门主管的检查,包括对清扫、点检、加油记录的确认,可以是每周或每月一次。最高层次是由AM支柱成员组成的抽查小组,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员工对标准的执行力能够达到100%。同时我们可以对一些遵守状况较差的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再次进行对策,力图将不能遵守的原因根除。试想,当我们有了如此完善的标准,却因为没有人遵守,设备再次恢复到脏乱不堪、故障频发的老样子,那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呀。所以最终我们的标准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才是提高设备运行状况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