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浪费指的是问题发生以后,管理人员才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补救而产生的额外浪费,是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问题,科学的管理应该具有相当的预见性、有合理的规划,并在事情的推进过程中加强管理、控制和反馈。
常见的管理层面7大浪费主要有:工作无序、关系混乱、闲置、应付、低效反复、拍脑袋、等待。
浪费之一:工作无序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制度流程、有章不循、个人的意愿行事等都会造成的无序的浪费。
无序的来源有很多,比如职责不清、业务能力低、有章不循、流程本身造成的无序。
某项工作有多个部分管,造成纠缠不休、整天扯皮;挺身而出之后的怪相(这工作以后就是你的了)也是一种无序;能力不足、以不会干等为理由更是会造成无序;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置对横向部门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某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造成流程被迫围绕部门转的乱象。
个人工作出现无序需要考虑根究时间的重要性、时间的及时性来处理事务,组织的无序就需要开展流程优化与再造,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的一个流、一条龙。
浪费之二:关系混乱
因混乱、复杂的关系(流程)造成管理中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的浪费,比如工作进程、领导指示、信息传递、业务流程等封面。
某些工作应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结果工作没人管了,原来的小问题被拖成了大问题;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没有协调组织落实;信息在某些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不能准确及时决策和开展工作;信息分散,没有对其充分的分析、不准确,造成物料供应和计划的混乱。
避免关系混乱一定要做的基础工作就是定岗定责,理清楚谁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流程上也要实现点对点的衔接,且明确一个固定的责任人。
浪费之三:闲置
机构职能重叠,人浮于事,造成管理上的库存:闲置。
闲置从形式上分两种,实物的闲置和虚物的闲置,前者比如固定资产的闲置、人员的闲置;后者比如职能的闲置重叠、流程臃肿形成的闲置、信息的闲置。
厂房、生产设备等开工不足会导致固定成本升高;实际工作中,一些职能没有发挥作用;不同部门承担类似的工作,出错时互相推诿;很多上级只承担签字的职能,极易造成业务无法进行出现等待和停滞。
避免闲置,就是要让闲置的人动起来,闲置的时间用起来,闲置的管理执行起来。
浪费之四:应付失职
应付的浪费是管理中的最大浪费,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缺乏实际效果。
具体的比如,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不按计划要求去做,去应付公司的检查;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前面环节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竟而应发更大的系统性浪费。这些失职都会都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结合问题,搞定应付就需要提高监督的频率实现动态的管理,同时注意个人能力与工作业务的匹配。
浪费之五:低效反复
低效就是指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的高效而言,低效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管理人员的低素质、方法不当、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等都是导致低效反复的原因。
比如人员、计划安排不得当,让人去干不适合他干的事会导致低效率;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固步自封,总是用原有的一套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继而拖累整个组织的前进。
低效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信息,为了实现高效需要组织流程有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并且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和准确,这个过程中也要同步清理掉那些发现的重复的作业。
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培训指导,人尽其才,用人所长,有效地带领员工完成任务。一头狮子带一群羊和一头羊带一群狮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浪费之六:拍脑袋
管理必须依"理"行事,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开展管理,如果计划的制定无理无据,就会引起整个管理链条上的浪费。
比如计划编制无依据,上级KPI不能很好的分解,为完成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计划执行不严肃,计划变化过快、被迫频繁调整使计划无法执行;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没有认真地分析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地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费用投入与收入(收益)不配比,花同样的钱其收益是不一样的,是否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避免拍脑袋,要做到有理有据、有理可依,才能科学合理,关键是保证决策有及时、高效、准备的信息(数据)支撑。
浪费之七:等待
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等待上级的指示,等待外部的回复,等待下级的汇报,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布置任务但是没有检查、监督;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服务等支持信息的等待。
等待的浪费可以通过分解授权、激励与管理相辅,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对责任心、主动性的培养和引导。
管理层面的七种浪费现场浪费严重的多,因为现场的浪费大多数可以量化,而管理工作大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但是,管理浪费一旦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则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
最后一句:一切事后管理都是浪费,管理的本质是防范于未然,提高过程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