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目前在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很不幸地陷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拿来主义”、“务虚主义”以及“马屁主义”的怪圈。
首先、说说“拿来主义”:精益管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它的诞生,是以私有制为前题的,也就是说,这种战略管理理念的落实,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利益为后盾,而这个物质利益的实际既得者,只能是个体,也就是私人老板或者是一个资本家家族,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私人企业主或资本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使利润最大化,他必然会以务实的态度去严格执行、落实精益管理理念,在获得回报的同时,因此而付出努力的员工也必然能相应地获得应有的报酬或奖金,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观我们目前的做法,是在大背景完全不相同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这种理念拿来推行,我们公司挂的是“外资企业”的羊头,卖的却是“国有企业”的狗肉,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在思想上还完全存在着企业是“阿公”的想法,再加上“人治”的本质,员工怎么可能认真地落实精益管理?抛开种种纠缠不清、错综复杂、从而让员工心灰意冷的“任人唯亲”的“人治管理”,试问:在央企企业之中,有多少一把手是真心将企业当作自己的资产来管理运作而不是当作提拔晋升的跳板的?有哪一位一把手能每天风雨无阻、早中晚深入车间检查工作,掌握员工、设备第一手资料的?又有哪一位一把手真正做到以身做则,任人唯贤的?当然,一把手们都有自己的苦衷,也许其中确实也有人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想法,可是在这种体制的背景之下,他们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所以,当企业的一把手们从内心失去了这种最为原始、简单的“利润就是我的,做不好走人”的理念,那么,精益管理的推行也就成了一个“拿来主义”的产物。
第二、谈谈“务虚主义”,每个人每月必须要有多少条精益管理提案的任务,这一点看上去好象很给力,其实就是一个大笑话,精益管理的精髓是什么?是一个“精”字,是在正常管理的基础之上精益求精,通俗地说,是好上加好的意思。落实到具体,是在执行了管理手册的基础之上,通过员工不同个体的知识、能力、智慧去挖掘潜能,将原本常态化的技能、设备琢磨得更加精细、从而提高各项指标、进而提高产能乃至利润,这本身就只是少数高尖端人才的专利,怎么可能全员都来做呢?还真把水泥厂当作航天工程,每一个员工都是国家高智商人才?如果说以车间、部门或者一个攻关小组为单位来实施,群策群力,这样子出来的效果才会的实际的意义,然后通过试验、修改,从而推广,很可惜的是,在实际中,我们公司看到的是连整理办公桌、关上一扇门窗的提案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张贴在公告栏里,而当这种事情成为一个部门轮流实施并提交的时候,真是哭笑不得,要知道,这本身就是每一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做到的,说得不客气点,如果谁提出这样弱智的议案,早该给予罚款或处分了,可是如今却成为很大一部分员工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做的事,怎么看都有一种“逼良为娼”的感觉,这种务虚的做法,让人不得不佩服某些领导的智商。
第三、看看“马屁主义”,精益管理是公司至上而下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许上头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一落实到基地,不好意思,为了迎接检查、为了展示政绩,首先,花不老少钱做了一个胡里花哨、漂漂亮亮的牌子,然后每个月又花不老少钱去打印、印刷所谓的提案成果进行张贴,再然后那些整理办公桌、开门关窗的员工每个月还能因此领到一些卫生纸、花生油等等,搞了个皆大欢喜,一片和谐,有没有领导想过,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有违“精益管理”的精神?没有,反而都卯着劲如何让上级领导看了更开心,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绩,当作一种拍马屁的手段,再者,这么多公开的提案之中,又有哪一项能真正提高效率、增加利润而在其它同类型基地中进行推广的?至少目前还没看到。
一个好的理念,必须要有一群能为之去奋斗、实施的精英,在这些精英的领导之下,通过理念的实现,让广大员工能接受、受益并拥护之,这种理念的实施才能真正持久,才能真正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