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九点,公司领导和基层管理人员会聚在培训室,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第三期精益生产启动仪式。仪式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内容很深刻,意义很深远。王总简单地回忆了公司开展精益生产前的情景和前二期精益生产的效果,并对这一期精益生产提出了期望。致道公司的陈小姐对现场人员提了些问题,并给大家灌输了一些精益生产理念。我对王总的话做了仔细的思考,希望这些启发对公司人员有所触动。
启发一:精益生产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种精益文化。王总在讲话中提到了荀子的话和中庸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文化是一个人群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沉淀,最终形成大家所接受的共性观念或思维习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社会活动,经过多少代人的整理,最终被中国人所接受的人文文化。丰田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是经过丰田人30多年的管理实践后,形成了一种不断改善的企业文化,很多公司学习了丰田的看板和各种精益工具,但最终却无法形成丰田的改善文化,这就是许多公司在精益生产过程中最困惑的地方。希望我们不但要学会精益的方法,最终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改善氛围和改善习惯。
启发二:精益生产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改变。我们在三年多的精益生产过程中,学习了很多工具,也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我们为什么却无法持续成长?因为精益工具很容易学习,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去掉旧的习气,不断地巩固新的思想,这个过程也有一个反复倒退并反复纠正的循环。这个过程中需要领导或顾问的引导或改善事实的触动,来不断地加深大家的印象。
启发三:精益生产的改变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是快乐的。王总用了一个非常抽象的例子,那就是有名的“笼子中的猴子”案例。虽说人比猴子有思想,但也许人类的思想是阻碍改变的最大困难,没有思想的猴子在改变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痛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无数的人类到死都没有改变的例子,中国有句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就是对改变过程的困难做了最好的描述。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精益生产过程中要忍受无数的困难,但为了最终的企业蜕变,我们又不得不去改变现状。生活中人们往往看到成功人士的快乐,但却无法体味别人在成功过程中的痛苦。南玻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就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加多的血汗。
启发四:精益生产的成功需要坚持。我们为什么还要举办第三期精益生产活动?因为我们离世界一流的精益生产公司还有很大的距离。精益生产要取得显著成绩一般需要8-10年,我们的路其实还只是个开始,而且路越往前走就会越困难,这个过程需要坚持的精神,佛教的修行“六度”中,就有一条叫“忍辱”,我们平常所说的意志力就是这个意思。尤其到了第三期精益生产的过程,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坚持”的精神,我们就可能半途而废。很多有名的企业案例中,有坚持品质原则而成功的,有坚持效率原则而成功的,在精益生产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有一种将简单事情不断地坚持做下去的意志力。
启发五:精益生产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的努力。我们虽然花了不少钱请外部的咨询公司,但如果过分地依赖顾问公司,我们就不可能成长。外部公司有指导别人成功的经验,但他们的思路和方法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才能取得实效。顾问老师的方法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能力,但不能帮我们彻底解决问题,因为顾问公司离开之后,我们公司的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世界任何事情都是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顾问老师的方法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发挥自身的潜力,让老师启发的火星,变成燎原的大火。中国文化之源的易经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所有的中华民族子孙,“自强不息”这四个字曾经激励着多少国人在不断地改变着中国人的命运。在21世纪的今天,中外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战争年代的残酷,中国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在南玻的今天还能看到不少的影子,但对于年青的一代又怎么去思考呢?时代虽不同了,但历史规律和人文精神是不会随时空而改变的。
启动大会虽然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我们从王总的讲话中,受到深深的启发,使我们对精益生产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有了这种认识的高度才能改变我们的观念,最终才能形成我们自发的行动。希望公司的所有同事,能从这次启动大会中深刻理解到精益生产的精髓,并将这种影响力变成行动力,最终通过第三期精益生产活动,使我们的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