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本地区本行业最高的薪资水平”,这是一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在第一次访问这家客户时了解到他们这个理念,这是我做咨询近十年来接触到第二家明确提出这种目标的公司,单这一点就足于让人刮目相看。之前也和很多人聊到一个话题,企业总是希望实施精益生产以降低成本,从来没有公司提出希望通过精益生产提高员工收入。
企业通常把员工看成成本、当成负担,国家每年增加的员工最低收入标准成为很多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负担,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自动化来甩包袱,作为一种成本,企业想方设法控制员工工资,在万不得已之下涨工资(比如找不到人)。而作为这种理念相应的回报,企业的结果是高离职率,最后是高成本。
很多人认为高离职率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没有办法,其实不然,关键就在一念之差。
通过控制员工收入不仅没有实现低成本,而是陷入“低工资-高成本”的恶性循环,而很多优秀的企业,离职的员工非常少,员工积极性很高,结果是效率高成本低。而此结果的前提就是高工资--给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愿意培养员工、发展员工,加上配套的管理机制形成“高工资-低成本”的优良模式。
我们多年来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同时推动企业转变机制,把效率与员工收入紧密结合,不仅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而且改变了员工和主管的抵触情绪。愿意投入参与改善、愿意按照主管的建议方法提高效率,并主动思考怎么提高效率。(主管抵触精益的原因之一是效率提高了,员工会感觉工作量增加了但收入没有增加,会有情绪而更不好管理)。我们在通常在精益推进中采用三种策略:
1. 在保障员工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减少上班时间;
2. 在上班时间不变条件下增加员工收入;
3. 减少上班时间又增加收入;
把员工看作资产,投入越大收益就越大。当然,和任何的投资有风险一样,要保障收益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直接给员工高工资也不会有高回报,这是人性的弱点。高工资的前提是要创造高效率,而真正打造高效率需要有科学的方法,然后在效率和收入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用绩效考核改变员工的意愿(慧制咨询观点:员工不会朝被期望的方向努力,而是不自觉朝被衡量的方向迈进),同时也给企业一种保障(没有高效率也不用支付高工资),接下来用科学的方法(工业工程、精益生产等)改造流程和作业方法实现高效率(只是努力干活不一定有高效率)。给员工和主管适当的培训,让他们有能力思考和改进作业流程。搭建好一个平台让这些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充分展现、发挥自己的才华,领导的关键角色就转变为“识人、培养人、用人”,然后等着收成,如果适当的时机站出来摇旗呐喊,效果会更好,收成会更高。
不同的结果往往就在一念之差,当然成功的关键还有坚持,在坚持中不断完善。
[注释:原文出自慧制首席顾问刘宝生老师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