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访问一家客户,请日本某知名咨询推行了8年TPS,但从上往下都觉得没有成效,最近老板决定学习通用GMS。 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TPS中的很多概念和工具都听说过,都学过,甚至很多都用过。 我帮大家总结的第一点是:我们很多概念、很多工具、很多方法都了解,但是不系统,这些内容串不起来。 大家频频点头。其实不只是这家企业,国内很多企业,很多接触精益的人都有这种现象,讲讲概念好像都知道,但这些概念、工具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好像只是一个一个的个体,就像打在岩石上的水滴,一点点滴下来,又被激散开去。 8年都没有领悟透,和日本顾问的做法有关。 日本顾问提供咨询的通常做法是:带领大家做,埋头苦干----干了,干出来了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是沿着一种思路和方向,长时间的坚持做出来,一点一点展开,最终是会明白的。但可惜的是:中国企业(不仅是企业)做了没多久就动摇了、怀疑了,或者做到差不多就自我感觉良好了,结果还没等到明白过来就想别的了,就尝试别的了,结果是这个工具用用、那个方法试试,这个地方推推,那个角落做做。 最后变成上面要求做,中间规划这、做那,下面忙于弄这、弄那,最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最近想出个比喻自我感觉良好: 本来是想要生产一辆汽车,但是只被告知生产某个零件,再生产某个零件,再生产某某零件,做出来一堆的零件,却始终不知道“车”的样子。 最后说要装配汽车了,才发现这里少一个零件,那边缺一块材料,很多零件还相互干涉。 正确的方法是先要了解汽车的造型,弄懂主要结构。其实当年众多民营汽车企业就是这么干的,先购买一辆豪车,仔细研究整体,然后边拆变掌握主要结构,即解剖了,然后一笔一笔记录下来。虽然没有造出好车,但最起码像模像样,还能跑起来,居然还卖出去了--成功。 和上述一样的是精益概念、工具和系统的关系: 日本人的咨询方法和日本民族文化和环境有关: 1.服从命令“嗨”点头遵令不仅是人本军人的作风,而是整个民族,不折不扣的执行是人本员工的特质,所以主管不习惯、也不需要给员工解释为什么。 2.日本顾问尤其是来自丰田的顾问,几十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于那个环境,从一开始就是那些做法。后来知道全世界都要学习他们的方法,所以就出来教别人怎么做,从来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就像我们已经习惯于一天三餐,根本就没办法解释也不用解释为什么是“三餐”。 这就是传说中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我个人的习惯是,自己在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弄明白“为什么?”,逻辑性在哪里。在开始接触精益之初就不断在想“是什么?为什么?”,说服了自己才会认真去做。在做顾问之前就尝试用自己的逻辑将精益系统构架出来: 其实很多国人的思维都和我一样。这几年做顾问、做讲师在这一方面想得更多,不仅要说服自己,更重要的是怎么让别人理解、接受、认同,尤其是管理层的培训。 任何有关精益课题的第一模块都是关于精益的系统性思维。在试图让大家理解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再来展开具体工具是什么、怎么用,最后讲怎么推。 这和自己当年在福特推进精益的经历也有莫大的关系,多年、花费巨大(有些同事总结投入更大的浪费来消除浪费)推进精益之后,大家(包括我自己)的感觉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或者说“盲人摸象”。一不小心才跌跌撞撞出了一个小山头,好像终于看清楚庐山轮廓。 以此失败之经历传告后来者,先在稍远处看看庐山轮廓或取一张庐山游览图,以免进山迷路。 在很多培训中讲解完系统之后,有些接触精益很久的朋友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刚接触的朋友也有了完整的、系统的理解,上周给某汽车零部件管理层《精益生产系统》培训中的感受也是相同的。这也是这两年把一部分咨询的时间转多一些培训的初衷。 如若此说,顾问有点像导游了,与导游不同的是,顾问不是带大家走对路,而是带大家开路,选择正确的方向、路径、方法开路,且需要披荆斩棘,不畏艰险。 |